曹奂的智慧,在于认清现实后的“躺平”。他知道曹魏气数已尽,司马家三代经营,兵权、政权、舆论权全在人家手里,反抗无用,不如配合。禅让大典上,他把戏演得足足的,既保住了曹氏宗族的性命,又给自己换来了万户食邑。在邺城的日子,他活得通透:“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老曹家的天下,不过是给司马家作嫁衣裳,能善终,已是万幸。”
曹芳的“朋友圈”
曹爽:坑侄专业户,带着曹芳玩了十三年“过家家”,最后把全家坑死。
司马懿:演技派老戏骨,装病比治病在行,高平陵之变教曹芳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桓范:猪队友中的清醒者,可惜曹爽不听劝,否则历史可能改写。
曹髦的“朋友圈”
王经:为数不多的忠臣,跟着曹髦一起赴死,被诛三族。
成济:背锅侠,弑君的黑锅一背就是千年,其实只是司马昭的棋子。
司马炎:围观者,看着曹髦之死,默默记下“篡位要先掌兵权”。
曹奂的“朋友圈”
司马昭:终极boSS,把曹奂当木偶,却没想到曹奂比前两位都能熬。
刘禅:难兄难弟,一个禅让,一个投降,在洛阳相遇时估计能喝一杯。
司马望:表面恭敬,实则监视,曹奂的每句话都要传到司马家耳朵里。
从齐王曹芳到陈留王曹奂,二十六年换了仨皇帝,看似荒诞,实则是曹魏政权衰落的缩影。曹芳的“被动营业”、曹髦的“热血翻车”、曹奂的“佛系躺平”,本质上都是权臣专政下的无奈选择。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绝对的权力面前,皇帝的威严不堪一击,所谓“天命所归”,不过是胜者为王的遮羞布。
后世总爱假设:如果曹芳早慧、曹髦隐忍、曹奂果决,曹魏能否翻盘?但历史没有如果。当司马懿在高平陵举起屠刀,当司马师废黜齐王,当司马昭弑杀高贵乡公,司马家的篡位之路早已不可逆转。曹奂的禅让,不过是给这场权力游戏画上句号——正如他在邺城说的:“咱老曹家的天下,从爷爷曹丕篡汉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天。天命?不过是拳头大的人说了算罢了。”
三国时代的最后一哆嗦,就这样在禅让的锣鼓声中落幕。而那些末帝们的过山车人生,终将成为史书里的几行墨迹,供后人唏嘘感慨:所谓帝王,不过是历史巨轮下的蝼蚁,哪怕你姓曹,哪怕你爷爷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