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1 / 2)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二十九岁的太子赵恒奉遗命在宋太宗赵光义灵枢前即皇帝位,是为宋真宗。

真宗赵恒,大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太平兴国二年过世);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

赵恒既非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到他继位的。但是大哥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又无疾暴死,他才有幸在至道元年(995),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

真宗知道,他接手的这个帝国,只是外强中干。北面的大辽和西北的党项一直虎视眈眈,时不时地会挑起战争,国内零星爆发的农民起义,不容小觑。

老百姓要的其实就是能吃饱穿暖,遍布全国的这些官老爷们,要的可就多了,除了要升官、要涨薪、要带薪休假,还好一个面子。

做了几年的储君,赵恒也想明白了,当皇帝无非就是要玩转一个字:那就是“给”。你们敢要,朕就敢给,给得开心,给得舒心,给得安心。

新皇登基,圣德无量,太平盛世,皇恩浩荡。

君临天下

在其位谋其事,当上皇帝的赵恒,接下来有一大堆繁杂的事情要处理。

为老爸发丧,将死去二十年的亲妈追尊为元德皇后,袝葬永熙陵,配享太庙。

继位的第三天,四月初一,真宗尊明德李皇后为皇太后,居于西宫嘉庆殿。将自己的生日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宣布大赦天下。

朝廷大赦天下,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很多死刑犯,如果祖父母、父母年龄达七十以上,身边没有成年子孙,先吃一顿杀威棒,放回去养亲尽孝,养老送终之后再执行流放,流刑者不在赦免之列。

宋真宗赵恒此次大赦天下,放宽了范围,原本常规大赦时得不到原谅的人,此次都侥幸得到赦免。真宗此举,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贤德仁爱之心。

初二,群臣请求真宗处理国事,三次上表,真宗才答应听政议事。

初四,真宗在崇政殿西室首次会见文武百官,赐与群臣器币,以示恩宠。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上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人事大洗牌。

经过中书等有关部门的商议,初九,真宗开始按照名单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和兄弟、外戚。

首先封赏的是助他成功登基的第一大功臣宰相吕端,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吕端加官右仆射;

吕端长得有点胖,年纪又大了,走起宫殿的台阶有点吃力,真宗就命人专门做了方便通道,供吕端进出。

接着就是自己兄弟,四弟越王赵元份进封为雍王,兼中书令吴王赵元杰进封为兖王,兼中书令;六弟徐国公赵元偓进封为彭城郡王;七弟泾国公赵元偁进封安定郡王,加同平章事,进检校太傅;八弟赵元俨封为曹国公;

封太祖赵匡胤之孙,赵德昭次子,阆州观察使赵惟吉为武信军节度使;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高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傅潜、殿前都指挥使王超,并领诸军节度使;

三位驸马都尉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并为诸军节度使;

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赵镕加官南院使;

左丞李至、礼部侍郎李沆并为参知政事;中外群臣升官一级。

活人加封,死者追赠。追赠涪陵王赵廷美为西京留守兼中书令、秦王;堂兄魏王赵德昭为太傅;岐王赵德芳为太保;对于幼年夭折的老九赵元亿,赠左卫将军,追封代国公。

为先皇太宗皇帝赠溢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

新皇登基,海内外诸国使节番臣,驻京代表,纷纷入朝庆贺,献上奇珍异宝,变着花样讨真宗欢心。真宗也一一进行封赏,交趾(今越南)前

黎朝皇帝黎桓,由静海军节度使、交趾郡王、加兼侍中,进封为南平王。

真宗又下诏,寻访孔子嫡孙,以孔子四孙孔延世为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

新皇登基,有喜有忧,有奖有罚。若没有宰相吕端的坚定果敢和全力争取,赵恒跟这个皇位,基本上就无缘了。现在自己登基了,王继恩这几个带头拥立楚王赵元佐的臣子,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猜到,王继恩这帮人就是秋天蚂蚱,蹦跶不几天了。

然而,真宗赵恒并没有急于处置这帮人。按照吕端的意思,新皇登基,最重要的是要快速稳定人心,迅速掌控国家这架大车。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继恩见百官都得到封赏,竟然没有自己的份儿,知道事情严重了,于是让“毒舌”胡旦给自己写了篇歌功颂德的报告,献与真宗。

老狐狸终于按奈不住,抢先发难了,真宗觉得自己也该出手了。

很快,朝廷的处置诏令下来了,根本没提什么谋立楚王赵元佐的话。说参知政事李昌龄和内侍王继恩,勾勾搭搭,泄露宫禁机密。

将王继恩贬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今湖北丹江口),给看押起来;参知政事李昌龄贬为忠武节度行军司马,降为一个从八品小官。

处理知制诰胡旦的理由更简单,他为王继恩草拟的制书,文辞过于华美,言过其实,蒙蔽圣听。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后又将其革职,流放浔州(今广西桂平)。胡旦是一撸到底,连官都没得做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李太后的兄长,西北军统帅、殿前都指挥使的李继隆的处置,真宗更有耐心,此处不应狂风暴雨,需要和风细雨。

诏令李继隆改领镇安军节度、检校太傅,不久以给太宗吊孝之名,召还进京,解除兵权,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保留了“使相”的虚衔。

虽然真宗对李太后也心存芥蒂,毕竟这是自己名义上的母亲,这世上就没有“谪母”一说。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父母、师长皆是福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真宗下令,召请全国有名工匠,为太后专门修造宫殿居所,让其颐养天年。咸平四年宫成,赐名万安宫。

对于那位要跟自己抢皇位的兄长赵元佐,真宗念其是自己的一奶同胞,同母兄长,血浓于水,封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并恢复被太宗剥夺的楚王爵位。任他养病不上朝,再加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赵元佐过生日时,真宗赐他宝带。

龙凤呈祥、鸾凤和鸣,母仪天下,圣祚延长。后宫不可无主,皇后的宝座也不能久悬二十四日,真宗下诏,立二十一岁的秦国夫人郭氏为皇后。

自己的姊妹和后宫,也同样的雨露均沾,真宗全部给与封赏。

封其姐秦国、晋国二公主都为长公主,齐国公主改为许国长公主,妹妹宣慈、贤爵、寿昌、万寿四公主都为长公主。

新皇登基的第一年,一般是不能更改前任皇帝年号的,这既代表着对大行皇帝的尊重,又代表自己得位正统,将继承和发扬祖宗之法,带领全国民众,步入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人生在世,无外乎名利二字。有人却能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草芥,看富贵为浮云,看情义值千金。想着遁世或归隐,跳出三界外,不中,山水人间,自在逍遥。

公主出家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出家乃大丈夫所行事,非将相所能为也。

端拱元年(988),太宗带自己的小女寿昌公主赴延圣寺烧香拜佛。寿昌公主跪在佛像前,许愿将来出家为尼。

太宗去世,真宗即位,真宗封自己

的小妹,寿昌公主为长公主。

禅心已断人间爱,红尘何处是吾乡。寿昌长公主一心向佛,喜欢清净生活,不喜喧嚣富贵,每日为太宗念经超度,她向真宗请求削发为尼,以此偿还父皇的敬佛之心。

《湘山野录》记载,真宗力劝寿昌长公主道:“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之爱也,汝独愿出家乎”

寿昌长公主说,自己不在乎这些荣华富贵,只想出家修行,请真宗批准她出家为尼。为表自己的决心,竟然穿起僧服,吃起长素,每日在佛堂闭关。

真宗无奈,只得成全她。由于年少,也就十三四岁,暂且代发修行。真宗在开封城西,为公主专辟一地,建造“崇真寺”。

大中祥符二年(1009)正月,寿昌长公主进封为陈国长公主。同年九月,正式出家入道修行,改封吴国长公主。

香云缭绕,彩幡飘扬,钟鼓梵音,荡凡涤尘,回归本真。真宗召请大相国寺高僧法师,为吴国长公主举办削发大典。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真宗为公主赐法号报慈正觉大师,法名清裕。

为充实寺院,真宗又安排三十多名皇亲国戚家的女子随公主一同出家修行。

《正法念处经》云:“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为报父母之恩,吴国长公主放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青灯古佛相伴一生,真女中之大丈夫也。

名师指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宗自幼聪明颖悟,读书都是一览成诵,可见智商之高。与诸王嬉戏,喜欢玩兴兵打仗的游戏,自称大元帅。太祖爱之,养于宫中,这是其他皇子皇侄无法得到的恩宠。

做开封府尹时,上任没多久,就把开封府积压多年的案子,全部审查判决完毕,靡不称快,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嘉美。

人皆养子望聪明,师怕聪明误苍生。做过太子老师的副宰相李沆,反倒是害怕真宗太聪明了。

这也没啥奇怪的,李沆觉得,皇帝太过聪明,一定会有多方面的爱好和作为,如果引导得好了,就是百姓之福,弄不好就是百姓之灾,社稷之祸。

比如说,那个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狩猎泡妞观戏骑马,无所不达其极,一生写下四万多首毫不知名的诗词,大才子啊!被称为写诗狂魔、已阅狂魔、盖章狂魔、当皇帝狂魔。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活得最爽的人,堪称人类的天花板。

在位六十年,乾隆爷六下江南,花天酒地,花光了康雍盛世积攒下的所有银子。这可比隋炀帝杨广厉害多了,杨广就下了一趟扬州,结果就亡国了,人最后被葬在扬州吴公台下。

共和国六(2013),隋炀帝陵被一个叫杨勇的房地产开发商挖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杨广的哥哥也叫杨勇,被杨广矫诏赐死,追封房陵王。

盛极必衰,乾隆败光了大清王朝所有的运气,在他之后,大清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比一年,最后亡在慈禧这个败家娘们手上。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乾隆死后四十一年,战争爆发,大清由万国来朝变成万国来抢。列强开始随意蹂躏践踏中国,百年噩梦,四万万同胞,生如蝼蚁,命比纸薄。中国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悲催时刻。

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同样绝顶聪明,只可惜,乾隆没宋真宗赵恒这么幸运,身边没有李沆这样的一位好师父,不懂得这个道理。

《宋史》载:

“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李沆多次陈奏灾情,让年轻的皇帝赵恒警醒,这天下还有好多地方不太平,当皇帝也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杜绝他的奢侈之心,树立忧患意识,此真是有先见之明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其父李炳曾对别人说道:“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太平兴(980),三十三岁的李沆中进士甲科,担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迁右赞善大夫。

太平兴庚辰科,被称为大宋最牛叉的进士榜单。这个榜单里可谓名臣云集,走出了李沆、寇凖、王旦三位宰相。这一科的状元是苏易简,此人秉承有酒学仙、无酒学佛的信念,是大宋出名的酒憨子,日日云里雾里,嗜酒如命,以致三十九岁,年纪轻轻,就一命呜呼,可惜哀哉。

李沆在喝酒这一点上能甩出苏易简几条街,人家是工作时间不饮酒,工作之外酒不饮。理由也很简单,刚喝过汤药,郎中关照忌食辛辣、不能饮酒。李沆想的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应对上级部门的各项指派。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李沆在任潭州通判时,转运使赵昌言喜推奖后进,“谓其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当时长沙守何承矩也“厚待之,以为有公辅器”。

李沆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以至入不敷出,经常要借钱过日子。

雍熙三年(986),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对宰相道:“李沆、宋湜,皆佳士也,可以让他们一同考试。”

第二天,三人一并获授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最下,太宗特别升其职于三人之首,赐给各人钱百万。

太宗知道李沆素来廉洁贫困,多向富人家借钱,还要偿还高昂的利息,欠下一屁股债。于是另外赐钱三十万,替他还债,并将其召为翰林学士。

淳化二年(991),李沆任吏部考察官员期间,“澄汰流品,旌别淑慝,清通简要,时誉归之”。

太宗敬佩李沆的清正与才华,曾让他侍奉曲宴,太宗目送他时,对近臣道:“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能得到当今天子的赏识,李沆的好日子也就来了,这年九月,李沆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当上大宋朝的副宰相。

淳化四年,李沆因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未满即被起用,外任升州知州。尚未成行,又被改授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

至道元年(995)八月,寿王赵恒被立为太子,李沆升任礼部侍郎,与李至同兼太子宾客。李沆成为太子的老师,这也是太宗为太子登基后,特地预备下的宰相。

至道三年(997)三月,太子赵恒即位,李沆随即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第二年,李沆入阁拜相,兼任监修国史,参与重修《太祖实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快,李沆给真宗打的预防针起到了效果。

最新小说: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 大清拆迁工 龙蛇演义 决战朝鲜 佛本是道 丹警 中华大帝国 绝世长安 游龙戏唐 剑仙归来 王妃死了三万次 大明王侯 网游之修罗传说 凶宅清洁工 元娘 超级NPC系统 我的直播通仙界 以太甲 最强系统 归藏守夜人 重生之颠覆大宋 回到古代玩机械 邪祟降临:以武道镇压一切 无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