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尘埃落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尘埃落定(1 / 2)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步态龙钟,纵然权倾天下,难免衰残老病。

岁月是把杀猪刀,摸着腰间的赘肉,看着手上渐起的青筋,太宗有些怅然若失。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曾经活脱脱的小鲜肉,如今竟有些惨不忍睹。

箭伤时好时坏,太宗觉得疲惫了就小睡片刻,梦也变得特别多,有时候也梦到二哥,太祖赵匡胤。

明媚的春光里,二哥带着他放风筝,父亲劈柴烧火,母亲正忙着做好吃的,每个人都面带微笑,风筝飞着飞着,就不见了。醒来后,太宗发现自己的眼角竟然是湿的。

说起做梦,一天,明德李皇后告诉他,自己梦见在万岁殿外,见到两位文官装束的少年,面黄肌瘦的样子很可怜,问他们是谁说是太宗的两个侄子德昭和德芳。

梦寐其中物,常人何得知,太宗也不去深究。我们身外都有一个未知的世界,梦只是和它相连的一种管道而已。倒是有一件事情,让太宗大伤脑筋。

至道元年四月,太宗的小嫂子,开宝宋皇后薨逝了。一个过气的前朝皇后,死也就死了,本来无足轻重,无可厚非,没想到却成了舆论的焦点,轰动全国。太宗的处置,又一次亮瞎了狗仔队们的双眼。

悲催的皇后

宋皇后,河南洛阳人,家世显赫。

父亲宋偓宋初名将,一生历事四朝九帝,官至右卫上将军,封邢国公;

祖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儿,封号义宁公主;母亲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爱女,封号永宁公主。

祖父、父亲都是驸马,祖母、母亲都是公主,这样的家庭背景,“近代贵盛,鲜有其比”。作为长女,宋氏一出生便自带高贵气质。

可以说宋氏是整个大宋朝出身最高贵的皇后,没有之一。

宋氏幼时随母入见,周太祖赐冠帔。乾,随母来贺长春节,又蒙太祖赵匡胤垂青,再次赐以冠帔。

开宝元年(968),宋氏十七岁。太祖纳其为后,成为继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之后,太祖第三位皇后。

宋皇后性情柔顺、知书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在服侍太祖的八年时间里,夫妻鹣鲽情深,鸾凤和鸣。

太祖比宋皇后大二,长子赵德昭也比宋皇后年长一岁。

宋后无出,由于德昭年纪比名义上的母亲还要大,或许是为了回避这种尴尬,宋皇后对他始终保持距离,而对于小自己七岁的赵德芳,就不存在这种顾忌。因此,在太祖的两个儿子中,宋皇后更为偏爱幼子赵德芳。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太祖召其弟晋王赵光义入宫饮酒。是夜,斧声烛影,子夜过后,太祖在万岁殿中暴崩。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派遣内侍都知王继恩召赵德芳入承大统。

作为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对皇位觊觎已久,王继恩早成了他的心腹。在这个皇位交接时刻,王继恩“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私召晋王赵光义入宫。

宋皇后见王继恩回来了,便问道:“德芳来耶”

王继恩答:“晋王至矣。”

宋后既惊且怒,顿时明白王继恩早已经被赵光义收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作为一个失去庇护的年轻寡妇,手中无兵,身边无将,为了保住太祖的两位皇子,也为了保住自家性命,仓促之中只得称呼晋王为“官家”,承认既成事实。

宋后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虽然口头上说“共保富贵”,其实根本没这样做。他继位后,对宋皇后和赵德昭、赵德芳两兄弟极为刻薄。

他将宋皇后封为“开宝皇后”,次年命她移居西宫。西宫历来都是妃嫔们居住的场所,。

这无疑是对宋后的一种羞辱。

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德昭跟随太宗攻打幽州。高粱河一战,军中诸将不知太宗身在何处,国不可一日无君,众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

一场新的“陈桥兵变”又将上演,赵德昭不想重走老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老路,他极力推脱,众将未能如愿。

太宗得知拥立一事,极为愤怒。

回到京师,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不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太宗提起此事,太宗大怒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二十九岁的赵德昭诚惶诚恐,回到家中,“自刎”而死。

两年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仅二十三岁的赵德芳“寝疾薨”,到底是“真窒息”还是“被窒息”,亦或是“被中毒”无从知晓。

历史不忍直视,事实如此残酷。

这个被后世《杨家将》等评书传得神乎其神的八贤王,怀抱金锏,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国之柱石,真实情形竟然如此不堪,死得不明不白,还是个毛头小子。此时距离叔父赵光义登基,只时间。

雍熙二年,东宫宫殿被楚王赵元佐一把火给点了,太宗大怒,将赵元佐废为平民。火灾后的东宫从此闲置。

雍熙四年(987),赵光义命宋皇后搬到这处无人居住的东宫。

至道元年(995)四月,这位出身高贵,十七岁入宫,二守寡,独处冷宫十九年的宋皇后,在东宫郁郁而终,享年四十四岁。

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

身为皇帝的赵光义却办了一件令全国人民咋舌的糗事,竟然不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临丧。

自己不穿丧服也就罢了,且诏令严禁大臣去为宋皇后吊丧,这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

太宗这种违背封建礼制的行为,大臣们是敢怒不敢言。

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管。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左正言、翰林学士王禹偁。一次,王禹偁和朋友喝酒聊天,感慨道:“宋皇后曾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治丧下葬。”

这话很快传到了太宗的耳朵里,王禹偁立马就收到传票,贬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理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妖言惑众,造谣生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巨野)人,出身于磨面为生的贫民之家。

少年就学乡里,九岁能赋诗,十余岁能撰文。

无花无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太平兴国八年(983),王禹偁乡试获第一名,殿试中乙科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是大宋有名的直臣。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词学敏赡,“岂止以诗擅名”,他是北宋诗文改革运动的先驱,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善写白体诗。

王禹偁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掀开两宋词坛帷幕之人,宋词这种创作形式之所以能火遍天下,完全是因为有王禹偁这样的开启人。

忽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纸写红笺。

你笑元之太疯癫,元之笑你看不穿。踏上去滁州的路,王禹偁将心中的不快,化作一曲《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太宗也顾不上这么多了,监谤者随处可见,抓住一个是一个。群臣莫敢言,道路以目。

太宗对宋皇后的薄情还远不止如此,古人讲究入土为安,。

作为太祖的皇后,理应与赵匡胤合葬,但此事却被赵光义给搁置了。

诏令“梓宫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太祖妹妹)第,权殡普济佛舍,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

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按照礼制,宋皇后死后也是要被供奉在太庙,接受大宋皇帝世代祭祀。在赵光义这里,这条礼制行不通。

赵光义这么对待宋皇后,当官的不敢放声,老百姓可管不了这么多,老宋家的人更不能不管,很快,打着为宋皇后鸣不平的造反起事就来了。

至道二年(996),许州(今河南许昌)百姓宋斌聚众起义,击毙郾城(今河南郾城)巡检李昌习,占据郾城。都巡检使王正率兵反击,宋斌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十一月二,王正在请示过太宗之后,在闹市之菜市口,将宋斌及其余党全部斩杀。

或许是觉得自己对宋皇后的处置有些过分了,亦或是良心发现。至道三年(997)正月二十日,赵光义才极不情愿地下诏,将宋皇后的棺椁移出普济寺,葬于永昌陵之北。

此时,距离宋皇后去世,已经两年,赵光义最终也没同意将宋皇后与太祖合葬。

直到赵光义的玄孙宋神宗时期,宋皇后的神主才得以配享太庙,而此时距其薨逝已经七十余年。

宋皇后死后连该当的丧仪礼遇也得不到,明朝大学士李贽据此痛责赵光义做人做事太薄情寡义。

死后,都能遭到如此无情的压制和报复。由此可见,在太祖赵匡胤逝后,妻子宋氏的生活是何等地艰辛!

赵光义的后代占据皇位,显赫至极。

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身后,子孙不保,老婆受尽欺辱,后代短命飘零,惶惶如丧家之犬。为保命,赵德昭的子孙甚至逃到朝鲜半岛,赵德昭也成了朝鲜半岛白川赵氏的始祖。

箭伤发作

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赵光义为夺回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在平定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

《孙子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太宗自恃书读得多,似乎得了兵法之妙,企图乘大辽不备,一举夺取幽州。

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增援,大将耶律休哥自荐请缨,统军之精骑驰赴前线。

守卫幽州的是辽南京留守韩德让,宋军包围幽州城,久攻不下,宋军将士懈怠,士气低落。

七月初六,耶律沙大军至幽州,赵光义督诸路军攻击,两军战于高梁河。

是夜,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与大将耶律休哥统帅精骑,分左右两翼杀出,对宋军形成两翼包围钳击之势。

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死伤万余人。太宗本人在混战中差点沦为了俘虏,屁股上中了两箭。

虽然有府州知州折御卿进献的宝马良驹“碧云霞”,可以日行千里,但是,太宗此时已不能骑马,近臣慌忙之中找了一辆驴车请太宗乘坐,换上便服,沿着小路,连夜南逃。

耶律休哥这时也受了重伤,不能骑马,“以创不能骑,轻车追至涿州,不及而还。”左右用轻车载着他,代他发号施令,一路追击。

由于耶律休哥受伤不能骑马,追击速度也不快,太宗这才得以逃脱。辽军一直追到涿州城下才止步,获得兵器、符印、粮草、货币不可胜计。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北虏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股上中两箭,岁岁必发。”

箭伤很深,深入骨髓,太宗当时只顾坐着驴车逃命,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此后,太宗的箭伤频频发作,为此,他发下诏令,在国内大搜民间奇方,希望能。

通过这些民间的祖传秘方偏方,治疗他的难言之隐。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太宗搜刮了全国所有的医书,编出了两大部医术巨着,《神医普救方》和《太平圣惠方》,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金疮药,却因此造福了天下之人。

病急乱投医,太宗为此重用术士侯莫陈利用、王德一和僧人茂贞。同时大修佛寺道观,“计其耗费,何啻亿万”,希望能得到神佛的护佑,让自己恢复健康。

靠着侯莫陈利用这位江湖“大师”的狗皮膏药,太宗的箭伤有所好转。却不曾想,侯莫陈利用依仗圣恩,胡作非为,民怨很深,被丞相赵普告了御状。端拱元年(988)三月,太宗无奈之下将“大师”处死。

没了侯莫陈利用这位擅长忽悠的游医,六年之后,淳(994)九月,太宗的箭伤再度发作。病情已经从大腿扩展到小腿,再延及到脚。

一想起大宋的皇储,赵光义的心里面就打鼓。“自己本想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结果,元佐疯了;又想立老二元僖为皇储,结果元僖暴毙……老天啊,难道真的有报应吗朕弄死三个,难不成朕也要搭进去三个儿子自己长时间的不提立太子,也是有这份顾虑在里面,谁又能理解朕的苦衷。”

其实,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赵元佐并不是真疯,他其实是装疯卖傻,目的就是不想当这个太子。

为了立储的事情,太宗急召寇凖从青州回京,担任参知政事,还撩开衣服让寇凖看自己的伤。在寇凖的力挺下,皇三子赵恒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至道年间,太宗的伤势时好时坏,上朝都是用步辇抬着,基本上很少运动。除了偶尔跟贾玄下下棋,行动受到很大限制。

还有一枚棋子

作为大宋的围棋国手,棋待诏贾玄,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伴君如伴虎,自汉朝以来,有多位棋待诏因弈棋而被皇帝赐死。

贾玄不想步这些人的后尘,他每次和太宗对弈,不敢让太宗输,又不敢让太宗赢得太多,总是不多不少只输一、两子。为的就是不让皇上看出自已是故意输棋,落得个欺君之罪。

太宗的棋艺也不错,但自知比不上贾玄。每次博弈总是赢,时间一长,太宗也觉得没啥意思了。

这一天,君臣又要对弈。太宗道:“朕听闻爱卿的棋艺天下第一,你总是盘盘负于朕,可见其中有诈,这次,如果再负,朕打大板。”

贾玄躬身施礼道:“陛下棋艺高妙,臣实在难以接招,此局定当全力以赴,争取不再输棋。”

果然,这一局,贾玄没有输,二人下成了一盘和棋。

太宗真是有些哭笑不得,贾玄也免了一顿板子。

第二局下完,结果又是平局。太宗有些怒了:“这里面还有假,再来一局,朕让你三子,你若是赢了,朕赐你徘衣(大红袍,类似清朝的黄马褂,是一种荣耀),如若输了,朕就让人将你丢进荷花池里喂鱼。”

没想到,这第三盘棋下完,又是和棋。

太宗笑道:“朕让你三子,又是和棋,按理说,是你输了。”说完,招呼身边的侍卫道:“来人,将贾待诏给朕扔到荷花池里去!”

侍卫们上前,将贾玄架起,就要往池子里扔。

贾玄一看,皇上要来真的,急得大叫:“皇上且慢,皇上……我手里还有一个棋子没算呢……!”

太宗命令将贾玄放下来,见他手中果然还攥着一枚棋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下令赐给贾玄徘衣。

贾玄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棋子输赢的多少,一子不多,一子不少,又能哄得太宗开心惬意,棋艺和智慧堪称双绝。

在贾玄的陪练下,太宗的棋艺大进,居然创造发明了三道有名的死活棋:天鹅独飞势、对面千里势、海底取明珠势,成就了棋坛一段。

佳话。

王禹偁在《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袄天使》中赞美道:“太宗多材复多艺,万机余暇翻棋势。对面千里为第一,独飞天鹅为第二;第三海底取明珠,三阵堂堂皆御制。”

太宗痴迷于下棋,大臣们向他提意见,说他每天下棋的时间有点长,影响龙体安康。有人甚至指责太宗:“下棋比江山还重要吗”

太宗道:“朕下棋并非真的痴迷此道,不过是为了回避六宫女色的诱惑,延年益寿,众卿家不要再说了。”

为了保命,好色的宋太宗赵光义是真戒色,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寡人无疾

以前,孟子见齐宣王,劝他施行仁政,齐宣王找借口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道:“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好色是人性自然的欲望,并不算什么毛病。昔者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甫就很好色,但他非常勤政。男女都能适时婚配,内无大龄未嫁的怨女,外无大龄未婚的旷夫,这样一来,国家不也就平安了嘛!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又有谁会指责你呢”

打这以后,寡人有疾,成为皇帝好色的挡箭牌。

旧时生产力低下,掌控权力和财富的男人有个三妻四妾,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官吏侍妓宥酒,竟成一种常态。无错更新

世人都说宋太宗赵光义好色。

一次,太宗对左右道:“寡人无疾,寡人一点也不好色!”为了进一步自证清白,他还拿自己跟晋武帝进行一番比对。

最新小说: 玄幻:无敌从拒绝圣女结亲开始 极道器尊 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 重生仙子与我对比,竟叫我相公? 玄幻:我在魔宗当团宠 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 玄幻:死亡回档,我算尽天机 手撕妖魔镇山河,真乃人间太岁神! 从捡属性开始无敌 刚人间无敌,皇室就要灭我满门? 吾道长生,从一亩灵田开始 我卖的盲盒太离谱,正魔两道打上门! 别人顿悟靠机缘,我靠大数据精准修仙! 混沌神瞳 仗剑高歌 史上第一掌门 马踏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 大清拆迁工 龙蛇演义 决战朝鲜 佛本是道 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