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一百一十三章 策马问天

第一百一十三章 策马问天(1 / 2)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很多事情,争是争不来的,夺也夺不走。得到的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开宝年间,一天,晋王赵光义奉命入宫议事,顺便带着当时只有几岁的小儿子进了宫。为方便大人们之间谈论事情,太祖就允许孩子在宫里玩耍。

皇宫很大,富丽堂皇,小孩子很好奇,到处摸摸看看,玩着玩着,小孩就犯困了。皇宫里没有床,小孩见到又宽又大的龙椅,就跑过去,躺在上面睡着了。

睡觉没问题,关键是看他睡在哪儿。龙椅,那是代表皇权,代表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利宝座,除非你是皇帝,任何人坐在这个上面,那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谈完事情,赵光义就开始找儿子,见自家的熊孩子正躺在龙椅上呼呼大睡。虽然与太祖是亲兄弟,但是,皇位是不可逾越的一道天堑,自己家中上上下下几百口子,如今不知还能不能活命!

赵光义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倒,向太祖请罪,“臣死罪,臣教子无方,万望陛下恕罪!”

赵匡胤看着这个不大点的小屁孩,脸色也没显出多少的不悦。

就在这尴尬的时刻,小孩迷迷糊糊地醒了,他揉着眼睛,见伯父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自己的爹还跪在地上,小孩子一脸的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赵匡胤盯着小孩子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你觉得当天子好玩吗”

赵光义此时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答好了则矣,答不好,一家子的人头就要落地。

小孩子随口说了四个字:“由天命耳!”然后,从龙椅上爬下来。

赵匡胤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

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又是自己弟弟的儿子,赵匡胤本来就不想拿他怎么样,现在听到小孩子这么说,心里面那是一个舒坦。

众所周知,老赵的皇位是通过陈桥兵变得来的,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现在连小孩子都知道当皇帝,那是天命所归,自己现在能做这个天子,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心里面顿时释然。

《宋史》载:“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对曰:‘由天命耳。"”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开心,让一场灭门的杀头大罪,瞬间烟消云散,赵光义父子就这么平平安安地离开了。

这位爬上龙椅的孩子,就是赵恒。

脚上长字的孩子

太宗赵光义有九子七女。

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心地善良,长得又像赵光义,有武艺,善骑射,曾随太宗出征过太原、幽蓟,是最合适的皇储。

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冤死而发疯,重阳之夜,又因为兄弟之间算计放火烧宫。太宗恼羞成怒,将其废为庶人,剥夺了他继承皇位的资格。

赵元佐人聪明,文武双全,重亲情,究竟是真疯还是假疯,成了宋初的一大悬案。

算计大哥的老二赵元僖阴谋得逞,由此便成为众意所嘱的皇储人选,太宗也有此意。

雍熙三年(986)七月,赵元僖升任开封尹兼任侍中,进封为许王,加任中书令,成了准皇储。这一年,雍熙北伐失利,赵普上《谏雍熙北伐》奏疏,得到太宗嘉奖。竭力支持和拉拢赵普的赵元僖也上疏论及伐辽之事,赵普第三次为相,赵元僖巩固了皇储地位。

赵普罢相后,赵元僖又跟宰相吕蒙正明来暗往,过从甚密。

开封府尹,京师开封府的最高长官,负责掌管京师民政、司法、赋役、户口等政务。开封府尹是一个象征意义大过实质意义的职位,是历代储君的特殊任职,是成为皇位继承人的重要象征,周世宗、宋太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

人人皆知,开封府尹加上亲王头衔,等同于皇。无错首发

储。

赵元僖在开封府尹任上,时间已,工作做得也很出色,如果不出意外,他就是下一任天子。

淳化二年(991),冯拯与尹黄裳、王世则、洪湛等人伏阙上疏请立许王元僖为太子,太宗大怒,将这些人统统贬至岭外,自此无人敢议继承问题。

赵元僖姿貌雄毅,沉默寡言,管理京,政事无过错,太宗对他尤其喜爱。

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初十,赵元僖早朝,忽觉身体不适,回府不久便暴毙了。原因很让人费解,极大可能是“自作孽”,而被宠妾误杀。

太宗极为悲伤,罢,写下《思亡子诗》给近臣观看,追赠皇太子,谥号恭孝。

大哥赵元佐被废,二哥赵元僖暴死,储位再次空缺。论资排辈,太宗第三子,襄王赵恒走上政治舞台。

赵恒,初名赵德昌,曾用名赵元休、赵元侃,乾德六年(968)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

母亲李氏,乃常山郡王李英之女。少有容德,嫁给晋王赵光义,封陇西县君,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夫人。二女,只有元侃和楚王赵元佐长大成人。李氏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去世,时年三十四岁,元侃即位,追尊为元德皇后。

乾(967)与镇星一起聚于奎宿,第二年正月,元德皇后李氏梦到自己用衣服的大襟托住了太阳,于是有孕。十二月二日,赵恒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脚指上有一个“天”字。

赵恒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玩打仗的游戏,自称“元帅”。

自从爬上了龙椅,太祖就非常喜欢赵恒这孩子,从此将他养在宫中,甚至亲自教他学习史书典籍。很多典籍,赵恒看一遍就能背诵。

太平兴国八年(983),赵恒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由赵德昌改名赵元休。

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赵元侃。端拱元年(988),封襄王。

因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淳化三年(992)十一月,二哥赵元僖又无疾暴死,老三赵恒自然成为太宗青睐的对象。

出任开封府尹

冯拯等大臣因立储提议被贬至岭南,大宋朝野上下,鲜有人敢提及立储之事。

在朝臣中,寇凖以刚直、桀骜、足智和毒舌着称。

“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寇凖十九岁高中进士及第,掌管典狱,忠君爱国,勤政爱民。

“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

端拱二年(989),百官言事,二十八岁的小青年寇凖,奏事殿中,极陈利害,忠言逆耳。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太宗终于听不进去了,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寇凖赶紧上前抓住太宗的衣角,让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事决乃退。”

试问历朝历代,有几个大臣敢这么对皇帝动手动脚素来强势的太宗,还真吃这一套,由是十分赞赏寇凖,对左右道:“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我得到寇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寇准被钦誉为魏征。

寇凖立朝侃侃,秉道疾邪,性刚自任,徇国忘身,朝臣罕出其右者。

淳化初年,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王淮贪赃,数以千万计,仅受撤职仗责,不久又官复原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

寇凖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知政事王沔背后搞的鬼,心中由此忿忿不平。

淳化二年(991)春,大旱,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众臣皆说旱灾是天命所致无法改变。

寇凖道:“《洪范》里讲天道、人道的关系,二者互相感应,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之证,大概是刑法不公正所导致的。”

太宗一听就火了,起身回到宫中,。

寇凖又把皇上给气跑了。

过了一会儿,太宗回过味儿来,又传令单独召见寇凖,询问刑罚不公的具体情况。

寇凖道:“陛下若将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

太宗下令召二府的官员前来。寇凖道:“前不久,祖吉和殿中丞王淮,侮法受赇,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受贿至千万,只受杖刑,降定远主簿,不久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

太宗问王沔是否有此事,王沔叩头认罪,太宗严厉责罚了王沔。

寇凖不惧权势,敢于直言,太宗越发觉得寇凖是可大用之才,当即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寇凖这种说话不懂得考虑别人感受的大炮筒子性格,也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张逊是员武将,太宗的潜邸旧臣,曾跟随太祖出征太原,官比寇凖大,资格比寇凖老。

然而,右谏议大夫、同知院事寇凖这傲娇的小脾气,见谁怼谁。他跟张逊,“数争事上前”,双方擦出了愤怒的小火花,横眉竖目,就差拳脚相向。无错更新

淳化四年(993)六月的一天,寇凖与与温仲舒一起外出,在路上遇到一个疯子迎着他的马,高呼万岁。张逊就唆使判左金吾王宾把这件事禀告给太宗。

寇凖引温仲舒作证,张逊让王宾单独上奏,措辞严厉,且互斥其短,竟整那些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太宗大怒,各大板,贬张逊为右领军卫将军,寇凖也罢守本官,贬为青州知府。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青州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却说寇凖去青州后,太宗常闷闷不乐,经常向左右询问:“寇凖在青州乐乎”

对曰:“青州是个好地方,凖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

大家心里清楚,皇上这是想寇凖了,对曰:“陛下时刻挂念寇凖,臣等听闻寇凖在青州,每日纵酒,快活得很,不知道他是否也挂念陛下……。”太宗默然。

淳(994)九月,寇凖被召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正二品大员,从此人称“寇天官”。

寇凖刚从青州还朝,入见太宗。太宗正患足疾,提起袍子向寇凖展示自己的伤情,并责问道:“卿来何缓耶”

寇凖道:“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太宗听后,有些过意不去。

接着,太宗向寇凖征询立储的建议,“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这可是当下最为敏感的话题,答不好了,贬官事小,还有可能掉脑袋。寇凖已猜到太宗这次召他回来的目的,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太宗的问题,而是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宦官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

太宗沉思良久,屏退左右,轻声问道:“襄王可乎”

寇凖道:“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寇凖借坡下驴,你皇上选谁,我就选谁,既然你选的,跟我想的是同一个人,那就赶快决定吧。

开封府尹加上亲王,就等于皇储。第二天早朝,二十七岁的赵恒被进封为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

开封府政事纷繁,赵恒留心狱讼,裁决轻重,京城内外,无不拍手称快。开封大牢几番都是空置的,太宗因此多次下诏褒奖。

《宋史》载:“留心狱讼,裁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嘉美。”

官衙腐败,历来不止。开封府也不例外,府衙小吏勾结成风,前任开封府尹也曾经杀了几个,却依旧刹不住腐败的风气。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何必杀人赵恒思考几番,传令下去:吏员定期互相换岗,看你们跟谁勾结。如此一来,腐败风气立马好转。

太宗的小心思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公元995年,太七岁,在位第二十个年头,决定改年号为“至道”。

至者,广也、全也、极也;道者,道术、真理、巅峰。至道者,道之极也,全其至道,故曰至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做皇帝这么多年,太宗感觉自己已得“道”成“佛”,达到至道至人之巅峰。这是太宗朝年号。

人已至道,没什么放不下的了,包括这皇位。

至道元年(995)二月,王继恩传报,擒获蜀地起义军匪首张余,首级不日进京,余党全部平定。

太宗心情大好,再计安民心,仁义布四海。下诏免除襄、唐、均、汝、随、邓、归、峡等州去年拖欠的租税,派人贷粮给毫州、房州、光化军的饥民。

至此,天下太平,万物安宁,民心思定,上下相和。

太宗赵光义是个心思缜密之人。至道元年,太宗身体一直不好,他就想着早点立赵恒为太子,以备不测。

毕竟有前车之鉴哪!如果当初太祖赵匡胤在赵德昭或赵德芳两兄弟当中,选一人为太子,哪还有自己这个老叔当皇帝的机会。

赵恒只有二十六岁,年龄尚幼,履历不深,威望不高。为了保障太子能在他死后顺利接班,他要为太子找一个合适的辅政大臣,这个人既要有威望,能服众,还要有办事能力,足以保障太子能顺利登基。

宰相吕蒙正肯定不是太宗中意的人选。

当初许王赵元僖暴毙,调查内幕,发现其行为不轨,有抢班夺权之嫌,吕蒙正跟赵元僖走得很近,关系非同一般。太宗嘴上不说,心里面早已对吕蒙正打了个大叉叉,觉得这个人有政治野心,不可靠,非托孤之选。

参知政事寇凖倒是办事雷厉风行,然而,寇凖的站队出了问题,犯了皇帝的大忌。

寇凖的妻子是开宝宋皇后的妹妹,明显,寇凖是站在太祖赵匡胤这一边的,他的这个外戚身份,让太宗心里面一直不爽。如果对寇凖委以重任,太子将来能否顺利继位,变数太大,风险系数无法掌控。

同时,寇凖年轻气盛,太过张扬,人不合群,容易树敌,不足负重,因此,寇凖也被排除在外。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为太子顺利接班计,太宗觉得自己一定要选中一位得力能臣作太子的辅政大臣。

最新小说: 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 重生仙子与我对比,竟叫我相公? 玄幻:我在魔宗当团宠 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 玄幻:死亡回档,我算尽天机 手撕妖魔镇山河,真乃人间太岁神! 从捡属性开始无敌 刚人间无敌,皇室就要灭我满门? 吾道长生,从一亩灵田开始 我卖的盲盒太离谱,正魔两道打上门! 别人顿悟靠机缘,我靠大数据精准修仙! 混沌神瞳 仗剑高歌 史上第一掌门 马踏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 大清拆迁工 龙蛇演义 决战朝鲜 佛本是道 丹警 中华大帝国 绝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