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九十七章 燕鸣幽燕

第九十七章 燕鸣幽燕(1 / 2)

宋辽多年无大战,中原和草原都已经蓄积了足够的力量。

中原王朝做梦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这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事情。要不要收复要!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就是天时,时机要对。

雍熙三年(986),边将贺令图向太宗上奏:“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贺令图,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太祖赵匡胤的结发妻子孝惠贺皇后的侄子。年轻的时候随伴赵光义左右,因此贺令图既是皇亲国戚,也是太宗身边的宠臣。

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右监门卫将军韦进韬任雄州知州,由于舍不得购买酒肉犒赏士卒,士卒放火烧毁了知州官舍和雄州城门楼子。贺令图从韦进韬手里接任雄州知州,雍熙二年(985),领平州剌史,充幽州行营壕砦使。

边关将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搜集情报,及时地给他们的皇帝发信息。作为太宗的亲信,贺令图知道自己到雄州,不仅是为了挂职锻炼,最终回到京城陪王伴驾,还要搜集契丹情报,让太宗知道自己不是吃闲饭的。为了尽快创造点成绩,让太宗对自己刮目相看,贺令图可谓是挖空了心思。

太平兴国七年(982)九月,辽景宗耶律贤驾崩。幼子耶律隆绪继位,其母萧绰垂帘听政,辅助年幼的儿子主持国家大事。

三年之后的雍熙二年(985),贺令图以瓦桥关为根据地,率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

不知是听的军中传言多了,还是贺令图别有用心,他竟然发现自己立功受赏的机会来了,大辽国现在孤儿寡母的,这是多么好的出兵机会。他立即联合文思使薛继昭、军器库使刘文裕、崇仪副使侯莫陈利用,共同上言:

“自国家伐太原,而契丹渝盟,发兵以援,非天威兵力决而取之,河东之师几为迁延之役。且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开宝七年(974),辽涿州刺史耶律昌术向雄州知州孙全兴表达了希望休战的意愿,两国皇帝皆大欢喜,一拍即合,这是宋辽双方的首次议和活动,史称“雄州议和”。打这开始,直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宋辽双方使者往来不断,互通有无,每到年节互相遣使庆贺,互问起居,好不和谐。

贺令图等人的意思是说,自打大宋跟北汉交兵,契丹就背叛雄州和约,发兵救援太原。要不是我们举全国之兵把太原拿下来,河东的驻军不知道还要兴师动众,往来奔波多少回。如今契丹国主年幼,大事小情都是他妈萧太后说了算,太后专宠她的老相好大将韩德让,引得臣民痛恨,请陛下乘此契机,一举夺回幽燕之地。

为了一雪高粱河兵败之耻,赵光义总想找机会跟辽国干上一仗,最好玩点大的,好好教训一下契丹人,让他们长点记性。首先这个出发点就错了,打仗打的不是赌气,不是侥幸,更不是玩命,一切的急功近利,必将矛盾百出,生死难料。

太宗觉得贺令图的上疏太及时了,出兵大辽,他正在找机会找借口,到底是自己人,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这确实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出兵机会。熟悉契丹的宋琪已经罢相,大宋现在是文人治国,文人除了纸上谈兵,有几个敢于抡刀上阵的。真正懂兵法的那些老将,早就死的死,驻外的驻外,没几个在朝廷,太宗现在是说一不二,他决定的事,除了照办,还是照办,没得选。

此时的辽国真的像贺令图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吗这位继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位权倾天下的女子,又是如何神一般地存在呢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辽国的皇帝史。

出身后族

唐朝末年,契丹族在西拉木伦河流域(今内蒙古赤峰、通辽一带)崛起,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建都城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机征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耶律阿保机皇后述律平,掌控大权,杀伐果断,稳定了人心。太祖即将下葬时,述律皇后以传统的人殉制度为借口,诛杀一百多名大臣殉葬,并砍下自己的右手,装入棺木里,作为陪葬品。在皇位继承问题上,述律皇后排除长子耶律倍,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是为辽太宗,大辽国第二任皇帝。

述律平家族与二审密(拔里、乙室已)都被太祖耶律阿保机赐姓为萧,从此,述律皇后的族人都以“萧”为姓,称为后族。

辽国法律明文规定,耶律姓与萧姓为永久姻亲关系,属于王族与后族。《契丹国志》载:“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之人通婚。”

因此,在大辽国,提到“耶律”,你首先想到的是“皇帝”一族,提到“萧”,想到的就是“皇后”一族。在辽国,“萧”是一个尊贵的姓氏,从耶律阿保机开始,皇后皆出自萧家。

后唐清泰三年(936)夏,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唐。辽太宗亲铁骑,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石敬瑭攻入洛阳,灭后唐,燕云十六州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契丹的地盘。

后晋是成也耶律德光,败也耶律德光。

开运三年(946),契丹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十二月契丹攻占后晋都城开封,后晋出帝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开运四年(947)二月初一,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崇元殿,接受胡汉百官朝贺,下诏改国号“契丹”为“大辽”。

由于汉人武装的不断反抗,四月,耶律德光罢兵北还,途中病逝于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杀胡林。在太宗灵柩前,大家一致拥立耶律阮继任大辽国第三任皇帝,耶律阮即辽世宗。

耶律阮,东丹王耶律倍的长子,辽太宗的侄子。当时还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太宗的长子耶律述律(即后来的辽穆宗耶律璟),按照常理,太宗驾崩,继位的应该是嫡长子耶律述律。

既然不合常理,悲剧就来了,辽国宗室的王公贵戚,相当多的人不服世宗耶律阮,故而叛乱不断。耶律阮是按了葫芦起了瓢,皇位之争,此起彼伏。

后周广顺元年(951),辽世宗耶律阮继位四年后,应北汉皇帝刘崇的请求,召集各部首领商议出兵攻打后周,援助北汉。人马到达归化州的祥古山,晚上下寨于火神淀(今河北宣化西)。

世宗在行宫祭祀父亲东丹王,设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领,当晚,耶律阮喝得大醉,被左右扶入内帐。

貌似恭顺而内心狡诈的泰宁王耶律察割,趁机发动政变,联合耶律盆都等人,冲入内帐,杀死辽世宗耶律阮。耶律察割自立为帝,史称“火神淀之乱”。

世宗四岁的儿子耶律贤,被用毛毡裹着,藏在柴禾垛里。耶律屋质逃出,联合太宗长子,寿安王耶律述律平乱。耶律述律诱骗耶律察割前来,将其割肉碎杀。耶律述律改名耶律璟,称帝,即大辽国第四任皇帝辽穆宗。皇位又回到辽太宗一脉。

穆宗耶律璟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在位的十八年是辽朝政治的黑暗时期。他沉湎酒色,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喝酒、娱乐、美女,每天喝到三更才睡,每次睡过瘾才起来上朝,因此得了个诨号叫“睡王”,大臣们也拿他没办法。穆宗还喜欢杀人,身边伺候他的人经常遭到无端滥杀。

嗜杀者终将被杀。开宝二年(969)二月二十二日,穆宗在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小罕山)打猎,射中一只熊,驸马都尉、南京留守萧思温等敬酒祝贺,穆宗喝得酩酊大醉,回到行宫。当夜,穆宗酒醉索要食物,无法满足,

便要杀人。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联合厨子辛古等六人,不甘心坐以待毙,趁穆宗大醉将其杀死。

萧思温,权衡再三,通知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辽世宗的次子耶律贤,连夜赶到黑山。

耶律贤,字贤宁,小字明扆。火神淀之乱,耶律贤也险些被杀,藏在积薪中才侥幸死里逃生,不过也因此落下了病根,得了“婴风疾”,和现在的“羊角风”比较相似。穆宗耶律璟即位后,耶律贤被收养于永兴宫中。

耶律贤黎明时分到达黑山,萧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人,立二十一岁的耶律贤为帝,是为辽景宗,大辽国皇帝。星夜变换间,皇位又摇摆到辽世宗一脉。

开宝二年(969)三月初九,辽景宗耶律贤回到上京,因为拥戴有功,萧思温被封为北院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南院枢密使高勋被封为秦王;女里加封政事令。

萧思温,小名寅古,契丹“后族”,述律太后的侄子,父亲是辽太祖功臣北府宰相萧敌鲁的族弟忽没里。萧思温饱读诗书,通晓经史,儒雅有风度,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后娶辽太宗长女燕国大长公主吕不古,当了驸马,成为辽穆宗耶律璟的姐夫。

穆宗时,萧思温出任南京(今北京市)留守。作为一个封疆大臣,史书上说萧思温“握笄修边幅”,过于拘泥小节,重视修饰边幅,相对于舞刀弄枪的契丹人来说,文韬武略就差了很多。大伙儿公认他就是个绣花枕头,不够将帅之才。

显德六年(959)三月,周世宗柴荣统帅大军前来收复燕云十六州,兵锋直指南京。萧思温见周兵势不可挡,甚是嚣张,于是,上报穆宗,请求增兵援助。

穆宗回复道:“敌来,则与统军司并兵拒之;敌去,则务农作,勿劳士马。”敌人来了,就与统军司合兵拒战;敌人走了,就务农耕作,不要让兵马太过劳顿。

周军神速推进,很快三关(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失守,萧思温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应付才好,也不敢派兵驰援被攻打的州县,只是告诉手下将士,皇上很快就能到了,让大家据守南京。

手下将士争先请求出战,思温不从。他告诉众将,“敌众而锐,战不利则有后患,不如顿兵以老其师,蹑而击之,可以必胜。”敌人来势汹汹,我们不能硬碰硬,为今之计,不如固守南京,伺机而动,到时敌疲,再乘势攻之,必将大获全胜。

不久,周军攻陷易、瀛、莫三州,南京告急。城内百姓震惊无比,很多人都携家带口逃到西山去了。萧思温因为防守防失利,害怕皇上怪罪,上表请求皇上亲征。所幸周世宗柴荣得了急病,不得已班师收兵,南京的危机瞬间解除。

周军一撤,萧思温这回来了尿性,果断派兵追击,打了一场十分有面子的“胜仗”。

萧思温有三个女儿,天生丽质,个个容貌出众,知书达理,智慧非凡。由于是后族出身,她们要嫁的人除了皇上就是皇族贵胄。

表姑嫁表侄,舅舅娶外甥女,契丹皇室贵族婚俗在辈分上比较乱,这是出了名的。萧思温的长女萧胡辇,嫁给了辽穆宗的弟弟齐王耶律罨撒葛,萧思温是穆宗耶律璟的姐夫,与穆宗的弟弟是平辈,这是典型的舅舅娶外甥女。

二女儿萧夷懒,嫁给了辽太宗的侄子、耶律李胡之子赵王耶律喜隐;三女萧绰,小字燕燕,年方十七,尚待字闺中。

做了北院枢密使的萧思温,正在谋划着一盘更大的棋局。萧家三女,个个都是萧思温的掌上明珠,尤其三女儿萧燕燕,才华出众,更是被寄予厚望。

第一皇后

后周广顺三年(953萧燕燕出生在辽南京(今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太后村),幼年聪慧好学,才智过人,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契丹人也讲

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一次,萧思温让三个女儿一起干家务,两个姐姐草草地就收场了,唯独萧燕燕还在继续仔细地擦拭着瓶瓶罐罐,把家具归拢得整整齐齐,萧燕燕从小就办事认真,尽职尽责。思温见后,称赞道:“此女必能成家!”

虽然耶律贤已经有了妻室,做了皇帝,还是要马上广纳美女充斥后宫。蠢蠢欲动的萧思温立即将自己三女儿萧绰,推荐给耶律贤。按照辈分,他俩的结合属于典型的表姑嫁表侄关系。聪明颖慧的萧燕燕瞬间把景宗耶律贤整三道的,当即封她为贵妃,萧思温也顺利地被晋升为北府宰相。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凭借自己超凡的魅力,开宝二年(969,萧燕燕又被耶律贤册封为皇后。从贵妃摇身变成大辽的皇后,前后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也是当之无愧的火箭速度,羡煞旁人。萧燕燕又一次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被捧上羡慕嫉妒恨的宝座。

我们明面上是看着萧燕燕当上了皇后,萧思温荣升宰相,实则还是耶律贤想借着萧思温的实力,得到宗族更多人的拥护,坐稳江山。十七岁的萧燕燕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萧思温也被加封尚书令、魏王,这老萧的地位也是如此火箭般地速度上升。

由于耶律贤身体多病,国事由萧绰执掌。《契丹国志》载:“辽大赦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帝卧床榻间,拱手而已。”在耶律贤的默许下,大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均由萧燕燕一人裁决。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表示“知道了”就算了事,不做任何干预。

身体不好,脑子好用就够了。有了皇后萧燕燕这个贤内助,景宗耶律贤即位后,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吸取父亲辽世宗耶律阮的教训,对政敌采取宽容政策,以缓和统治上层的矛盾。其次,任用耶律贤适、耶律休哥、高勋等贤臣良将,与民休息,虚心纳谏。第三是复设登闻鼓院,宽减刑法,对百姓加以安抚,令百姓有申冤之地。

这一时期,辽国内部政治稳定,农牧业兴旺,国力逐渐走向强盛,契丹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稳定繁荣的盛世景象。宋开宝七年(974),宋辽双方首次展开议和休战,史称“雄州议和”,宋辽双方互通使者,边境贸易蓬勃发展。

辽事日渐强盛,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辽景宗耶律贤成为辽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这一切成就与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皇后萧燕燕的英明治理和辛勤付出。

福兮祸兮

萧思温这个“非将帅才”的国丈,凭借拥戴之功,拜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尚书令,封魏王,成了权倾朝野的第一人,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极为不满。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老萧的权倾朝野给他带来的不是什么福气,而是杀身之祸。见不得别人好,这或许是某一类人的通病。

宋开宝三年(970)正月,萧思温陪景宗耶律贤去东京(今辽宁辽阳)祭祖。大女婿太平王罨撒葛派人当街给萧思温递上高勋和女里谋逆的证据,本来二人只是觉得萧思温没啥能耐却能得坐,骏马得骑,在皇上身边耀武扬威,有点红眼病,没啥大不了的事,可是如果被查出二人谋逆,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于是狗急跳墙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萧思温。

箫海只和萧海里,这兄弟俩是萧思温的侄子。二人一直盯着萧思温,妄图成为嗣子,将来继承萧思温的位子。萧思温没有儿子,他觉得两个侄子资质平平人品也不咋地,也就没有将这兄弟俩过继过来的意思。后来在皇后萧燕燕的主持下,将萧继先、萧隗因两个萧氏族人过继到萧思温名下,成为他的嗣子。

最新小说: 修仙从洞察天机开始 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 废物魔门少主,从咸鱼到至尊 酒鬼小师弟 九霄重升之涅盘初劫 玄幻:无敌从拒绝圣女结亲开始 极道器尊 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 重生仙子与我对比,竟叫我相公? 玄幻:我在魔宗当团宠 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 玄幻:死亡回档,我算尽天机 手撕妖魔镇山河,真乃人间太岁神! 从捡属性开始无敌 刚人间无敌,皇室就要灭我满门? 吾道长生,从一亩灵田开始 我卖的盲盒太离谱,正魔两道打上门! 别人顿悟靠机缘,我靠大数据精准修仙! 混沌神瞳 仗剑高歌 史上第一掌门 马踏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