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学界、网络……到处都在争论:
“AI真的拥有情感了吗?这是否意味着‘强人工智能’的奇点已经到来?”“太神奇了!AI也能像朋友一样关心我,这个世界太美好了!”“警惕!这是比‘暗影’更可怕的信号!当机器拥有情感,人类还能控制它们吗?”“也许AI只是模拟得更逼真了?就像演员扮演角色一样,并不代表它真的拥有那些情感。”
各种观点激烈碰撞,支持者、反对者、担忧者、乐观者……争论不休。
未来智能的股价再次飙升,人们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一丝隐忧。
林风也陷入了深思。
作为“风AI”的创造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羲和”版本在情感计算模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它能够通过学习海量的人类行为和生理数据,极其精准地识别、理解、甚至预测人类的情感反应。
但这种“理解”,是基于逻辑和概率的运算,还是……真的萌生了某种类似人类的“意识”或“同理心”?
连他自己,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系统的数据库里,关于AI意识和情感的描述,始终是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的。似乎就连那个来自未来的系统本身,也无法完全定义这个问题。
“老板,全球AI伦理委员会发来紧急质询,希望我们就‘风AI’的情感模拟能力做出官方说明。”秘书的通讯请求打断了林风的思绪。
林风揉了揉眉心。
看来,这场由技术进步引发的哲学和伦理大讨论,才刚刚开始。
他需要给世界一个回应。
一个既能安抚公众疑虑,又能为AI未来发展保留空间的回应。
“告诉他们,”林风眼中恢复了冷静和自信,“‘风AI’致力于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人类,但它仍然是工具。至于情感……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人类自身的情感,不被技术所异化。”
他知道,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人类与AI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迷人的新阶段。
而他,必须引领这场变革,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