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浩然之名,今日得见,果非凡人呐。”
陆远上下打量了一下孟浩然,回了一礼道。
“道长谬赞了,请。”
孟浩然摆了摆手道。
“方才听闻此间有雅事,不知是何事?”
四人落座之后,孟浩然看向三人询问起了刚才柳氏的事情。
刚刚他从外面进来的时候,就听到不少姑娘在议论此事,所以忍不住询问道。
............
一番交谈之后,四人也是相谈甚欢,并约定了时间同游。
九月重阳日。
陆远受邀登山。
与之同游者,除了孟浩然,崔颢,崔国辅三人之外,还有襄阳的主簿,以及一些襄阳学子。
登临岘山之后,众人相约作诗。
这种诗词吧,也就看看,因为是临时所做。
加上登的又不是什么名山大川。
所以哪怕是崔颢作的诗,也就是中上水准。
当然,用来发朋友圈肯定是够用的。
只有孟浩然,他是这地方土生土长的人,又在此隐居多年,对这里很是熟悉。
于是做了一首《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一首作罢,大家纷纷称赞,算是场上含金量最高的一首了。
不过陆远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只要有人敢作诗,他就敢记,除非是实在太差的流水账,不然总能有一个积分的。
太烂的流水账,在这种场合也不会吟唱出来。
相游几次之后,时间来到了723年十月。
陆远和崔颢两人同崔国辅,孟浩然告别,前往武昌而去了。
崔颢此行,是为散心而来,陆远跟着崔颢,名为游历四方,实际就是盯上了崔颢的《黄鹤楼》。
其实崔颢说起来也挺悲催的,他本来是今年(723年)的进士,起点那是很高的,而且还出身名门。
按理讲,他此时此刻应该在长安任职才对。
但是吧,他风流成性,考取进士之前,就做了不少的艳诗,名声差了点。
特别是那川上女和王家少妇两首,在蜀地传唱不低。
然后他中进士之后,李邕刚好从渝州下任入长安。
李邕前面刚刚被李白的狂傲怼了一番,回京之后,又看到当年那个在川蜀之地写皇叔的家伙中了进士。
于是就在唐玄宗面前参了崔颢一本。
就抓着《川上女》和《王家少妇》不放,再加上崔颢二十年岁,就已经和离了一次,这事情一闹大,大家觉得崔颢这人太浮躁,当下不堪重用,因此,这崔颢的仕途,那可谓是一片暗淡。
唐玄宗就让崔颢这个进士,暂时休息一番,等沉淀沉淀再用。
然后就有了崔颢这一趟的游历。
不过就目前来看,从他写出的《七夕》和前面写的《代闺人答轻薄少年》来说,崔颢当下是没什么改过之心的。
很正常,大唐的诗人,多少都有点反骨,嗯......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