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此去,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回来时不仅带回了大量南洋特产,还装满了南洋产的柚木,柚木产自于亚洲热带地区,号称万木之王,是造船最好的材料。
这些柚木的到来了,无疑有利于登莱解决一直痛苦的造船木材荒。
至于那些南洋香料,药材、宝石之类,除了一小部分在码头市场直接售卖之外,其余的全部被四海商会包圆了。
随这两艘船到达登州的还有三匹公马,以及一批西洋匠人和各种人才,自然还有他们每次前去必会收集的各种海外书籍。
李俊业让人算完了账,发现这两艘船这次远航,一来一回,不仅没有亏本,反而赚了不少银子,一艘船上的柚木等于白送。
李俊业早已决定,这两艘船返航之后,以后定位固定航线,航向南洋,船员们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再次他们的航行之旅。
同时四海商会也在积极筹划,开航去往扶桑的固定航线,只可恨现在的高丽正在建奴控制,不然地话,登州,高丽,扶桑三地将会是完满的三角航线。
这段时间四海商会还按照李俊业的要求,还分别买了地皮开发铁矿和煤矿,齐鲁大地资源丰富,铁矿和煤矿都不缺,开采历史也很悠久。
迎接完了远航的舰队之后,李俊业回到了自己的衙署。
打开办公室,衙署小吏早已把今日该处理的文书提前放在了李俊业的书桌上,小吏们在送来之前,会根据轻重缓急,将文书一一分类。
李俊业拿起第一份,竟然是朝廷兵部传来的塘报,看完塘报,李俊业不禁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
原来建奴已经开始在辽东修筑义州城,义州城大凌河畔,这里地势开阔,土地肥沃,但也处于锦州与广宁之间,看似是建奴筑城,其实也是攻锦的前线。
李俊业知道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松锦之战已经开始了。
他立刻拿起纸笔给朝廷上书一封,明确告知建奴意图并非是仅仅筑城,实际是以义州为前线基地,进攻锦州,威胁关锦防线,建议朝廷引起重视,积极备战。
他深思熟虑之后,写下了自己的应对方法,那便是暂时主动放弃锦州,收缩兵力只守宁远和后面的山海关。
有宁远和山海关外在,建奴依旧不能入关。
消耗了大量资源关宁军,除了每日窝在城池堡垒中,其他的什么也没干,锦州又不能作为前进基地,又没有山海关那种的特殊关口地形,其实意义不大。
但宁远就不一样了,他就在山海关的前面,不仅能够屏障山海关,还能和山海关互为犄角,最有利的是宁远城就在海边,有水路直达城下,可以扬长避短,利用水师对宁远随时支援,只要自己的水师成型,李俊业有信心,凭借登莱的支援,能够坚定的守下宁远城不失。
宁远不失,则山海关不失,这样的应对方法,虽然在面子上不好看,肯定会承担丧土的骂名。
但李俊业认为,这是当前的最好应对方法,主动放弃锦州退守宁远,不仅可以避免松锦之战的到来,保住大明最后的九边精锐。
退守宁远,意味着要放弃一半的关锦防线,自然能减少辽东这个无地洞的资源投入,为了维持这条所谓的防线,辽东实在是消耗太多资源了。
这些资源可以省下来,积极练兵,平定内乱,等内乱彻底平定之后,再出兵辽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写完了这些之后,李俊业犹豫了很久之后,还是将这封奏章逞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