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兵戈之祸夺取江山,在柳宗的谋划里,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毕竟他可不想背上一个‘得位不正’的骂名。
面对老太监的疑问,柳如烟冷冷道:
“朕为什么要告诉你?”
“拖下去,打入死牢,等朕御驾亲征之时,砍了祭旗。”
说罢,柳如烟一步一步重新登上台阶,坐回皇位之上。
“现在可有人还要反对朕?”
邓思源和程括不约而同用的下跪参拜,其余吓破胆的大臣也纷纷下跪。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相比陛下以往的功绩,今日展现的心机与城府,确实算命不得什么。
作为一个君王,兼济天下的能力远远要比帝王权术更重要。
当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开来对比,一切只是相对的。
坐在龙椅上的柳如烟知道这场风波还没有平息,不过至少目前是稳住了局势,不至于使得京城大乱。
不过这场朝中巨变,必然的会波及到各个地州,一切祸乱方才开始。
不过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众爱卿平身。”
“今日朝会到此结束,退朝。”
邓思源和程括两位托孤大臣被召到御书房。
等待柳如烟的时间,两位许久未见的死对头不由唠叨起来。
“鲁国公,今日之事你不是早就知道会这般了?”
“你和陛下还真是好算计,竟然瞒着我。”
面对邓思源的询问,程括微微一笑,双手十指交叉放置腹前。
“陛下要的便是出其不意,首辅大人一直在明处,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呢。”
“此事若是让你提前知道,那暗处那些人必然也会提前察觉。”
一直觉得自已还算颇有城府邓思源感觉今日自已像是一个傻子。
堂堂首辅大人,竟然啥都不知道,何等可悲。
同时他心中也颇感欣慰,一直以来都他觉得陛下治国有方,就是缺少了心机和手段,方才导致柳宗权倾朝野。
今日陛下能瞒过他整顿百官,化险为夷,足可见陛下深谙帝王权术。
如今将柳宗在京城的棋子一并端掉,柳宗没有了出师名头,便只能走上反贼一条路了。
不动则已,动入雷霆,估计柳宗现在已经处于暴怒边缘。
“陛下终究是长大了,看来老夫也该是时候告老还乡了。”
邓思源并非是致气之话,心中就是如此想法。
这些年他一直在朝中与柳宗角力,身后难免会有追随者。
如今柳宗在朝势力已经根除,他便成了一家独大。
帝王权术‘制衡’二字一直都是核心,当下朝中势力已经失衡。
他不想成为第二个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