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穿越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135章.朱和坚出京.

第1135章.朱和坚出京.(1 / 2)

……

……

庙堂之中,清流有不少,但君子并不多。

许多人会把“清流”与“君子”二者搞混,但实际上则是截然不同,清流之中确实有少数君子,但并不是所有清流都是君子,也不是所有君子都是清流。

正所谓“君子群而不党”,但那些清流官员又有几人没有结党?

仅是这一点,就能看出清流与君子的性质不同。

而且,清流与贪官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区别,皆是追求名利二字,只不过清流们更在意“名”、贪官们更在乎“利”罢了。

而真正的君子,则是只看重“道义”与“公理”!

与此同时,君子们总是受到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也经常会遇到不择手段的小人打压,所以他们在庙堂之中的地位,自然是普遍不高。

毕竟,官场就是一个充满算计、利益大于道德的地方,并不适合君子生存。

但君子们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他们就是官场的良心、底线、以及公信力,可谓是不可或缺。

对于这些君子,朱和坚、赵俊臣、德庆皇帝所使用的驾驭手段各有不同。

朱和坚乃是“投其所好”,就是把自己也扮作君子们的同类,降低君子们的心中戒备、争取君子们的认同与支持;

赵俊臣则是“利益结合”,也就是把君子们的志向融合到自己的某项计划之中,让君子们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的计划出一份力;

而德庆皇帝,却是“道德绑架”,也就是利用君子们最在乎的“道义”二字,胁迫君子们为自己做事。

这三种手段之中,看似是赵俊臣的手段最为高明,但从实际效果而言,却是德庆皇帝的手段最为有效,而且也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德庆皇帝此时所提到的张伯道,乃是刑部尚书张伯崇的亲弟,但他并非是“周党”一员,一向是态度中立、不偏不倚。

与杨洵一样,张伯道也是一位大儒、也是一位君子,目前也同样是辞官致仕、赋闲在家。

而且,张伯道的辞官缘由,还要更加“令人敬佩”。

简而言之,张伯道担任浙江提督学道期间,浙江境内发生了一件“弑父案”。

当时的浙江嘉兴境内,有一名性情暴虐的醉汉,每次醉酒之后都要虐待妻儿,有一次他眼看着就要把妻儿二人活活打死,他的儿子终于是忍无可忍、出手反击,竟是失手打死了醉汉。

最开始,因为该名醉汉在嘉兴境内名声极差,他的儿子却是一位风评极佳的秀才,嘉兴官府审理案件之后,认为醉汉儿子的反击举动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与母亲,乃是情有可原,所以就只是夺去了他的功名、流放三百里。

然而,张伯道听说此事之后,竟是受到了极大刺激,完全无法认可嘉兴官府的审判结果,认为醉汉儿子乃是犯了恶逆之罪,必须要罪加一等、严惩不贷!

按照张伯道的说法,作为一名儿子,若是受到父亲虐待就应该良言相劝,若是无法劝说就应该忍气吞声,若是无法忍耐就应该逃走躲避,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出手反击。

最终,在张伯道的极力主张之下,醉汉儿子被判了死刑,醉汉妻子也受了杖刑。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张伯道却依然是不依不饶。

首先,张伯道挟以大义,强迫嘉兴府拆掉了一半城墙,以示本地百姓“无脸见人”之意;

随后,张伯道又弹劾了嘉兴知府,认为嘉兴知府治理无方、昏聩无能,造成了该地的道德败坏;

最后,张伯道则是主动辞官请罪,认为自己身为浙江提督学道,总揽浙江的教化与学务,结果治下竟是发生了秀才弑父之事,所以他本人也有严重失职失察的过失。

因为这件事情,张伯道赢得了儒家各方的诸多赞誉,很快就名扬天下。

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张伯道的这般做法可谓是“知行合一”,既是严于律人,也是严于律己,同样可以称之为“君子”。

但通过这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张伯道与杨洵的理念冲突,可谓是天差地远、截然不同。

所以,杨洵听到德庆皇帝要任命张伯道为大理寺卿之后,顿时是大吃一惊、反应激烈,忍不住当场反驳。

德庆皇帝则是笑容不变,缓缓道:“朕也知道,你与张伯道的理念不同,对于你们这些当世大儒而言,一旦是发生了理念冲突,就必然是势不两立,把对方视若仇寇,但朕也有朕的考虑……

朕认为,下一任的大理寺卿,不仅要态度中立、立场公正,也必须要有作为、敢担当,最好还是德才兼备、足以服众!

而朕思来想去之后,发现只有你与张伯道二人完全符合这些条件……这样一来,若是你不愿意复仕为官,那朕也只能选择张伯道了。”

杨洵明白,德庆皇帝的这般说法,就是为了强迫他做出选择,不由是再次陷入了沉默。

片刻之后,杨洵突然抬头问道:“陛下,您对于臣近些年来的观念变化,可曾有所了解?”

德庆皇帝直接点头,也像是赵俊臣一般,直接总结出了杨洵的大致理念,道:“朕也曾拜读过你的那几篇文章,自然是明白你的理念变化,有些人认为你的这些观点已是偏向于法家,但朕认为法家观念并没有什么不好!

无论是制定详细且又全面的法令,用以规范百姓之行为,还是让朝廷与官府同样受到朝廷法令之约束,皆是令人深省!

驭民之术,自然是应该严格一些,朝廷与官府也不应该无视法纪,必须要心怀敬畏,唯有如此,我大明江山才能万世稳固!

所以,你也完全不必心存顾忌,你若是担任了大理寺卿,朕一定会全力支持于你!”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说法,杨洵的表情愈发复杂。

德庆皇帝无疑是极为聪慧的,所以才能轻易总结出杨洵的诸般理念。

然而,德庆皇帝也同样无法理解杨洵的真正想法,所以他依然是把杨洵的诸般理念,视为强化帝王集权的法家思想。

又或者说,在德庆皇帝心中,朝廷是朝廷、皇帝是皇帝,两者并不等同,皇帝的地位要位于朝廷之上。

所以,德庆皇帝才会认为,朝廷应该接受法纪之约束,但他本人并不需要受到约束。

这样一来,德庆皇帝看过杨洵的文章之后,自然是只注意到了那些有利于自己稳固统治的观念,却完全忽视了那些会约束自己权力的观念。

同样是看过了杨洵的文章,但因为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的视角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截然不同了。

德庆皇帝完全赞同杨洵的观念,而赵俊臣昨天则是与杨洵激烈争辩,但相较而言,杨洵则是认为赵俊臣更像是是自己的知己,而德庆皇帝的认同,只会让杨洵深感无力。

想到这里,杨洵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但最终,杨洵还是屈服于德庆皇帝的手段,垂头道:“既如此,臣愿意重返庙堂、为陛下再次效力!”

见到杨洵屈服,德庆皇帝眼中闪过了一丝满意,但表面上则是一副求贤若渴、大喜过望的模样,大笑道:“既然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等到明天早朝,朕就会向百官们宣布杨大儒的任命,想必朝中几位阁老也不会反对……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乱世边军一小卒 鱼龙舞 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我的外卖通万朝 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 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 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军统财神爷 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 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 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寒门人杰 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 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 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 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三国之杨家天下 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 边荒枭龙 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三国:魏武之志,专截曹操的胡! 朕要做昏君,这忠臣有没有人管? 桃园三结义,俺张飞绝不当小弟!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装傻世子爆改连弩,女帝跪求别灭大乾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和前夫双重生后,我改嫁权臣你哭什么 玄学美人直播牵红线,京圈霍总稳坐榜一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乾第一纨绔 乱世狂龙,从打猎开始杀穿朝堂 姝色在怀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完蛋!我把反派大佬撩红温了 被虐到一心求死,师兄们却都来爱我 失忆?京圈太子爷强势拐回家 长嫂要二嫁,疯批权臣折了腰 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 你有白月光,我当众退婚怎么了? 穿成七零病西施,痞帅硬汉抱着宠 被嘲守活寡后,植物人将军喜当爹 守寡三年重生,全京城跪求我别杀了 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兽夫每天都在修罗场 偷听平妻心声后,我躺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