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娘停下包粽子的动作,腾出一只手取出嘴里的糖人,对着沈之洲背影嗔怪道:“小孩子才喜欢的东西,给我老太婆作甚?”
话是这么说,心里跟抹了蜜似的;高兴得合不拢嘴,一时间是既慰贴又替他高兴。
没想到以前那个乖的时候乖得像只家猫,淘起来像个皮猴子似的小不点,这会儿在她面前也知道害羞了。
宋清打水洗了手,坐到大舅娘对面包粽子。
他倒是没包过,不过看大舅娘那信手拈来的动作,应该不难学。
“可不能直接捆!”
话还没说完,宋清手里的粽子就散了,糯米全掉回木盆里,手上只剩下粽叶和棕叶条。
这一下可把大舅娘惹笑了,她看小宋那架势,还以为包粽子他也是一把好手。
“这样,”大舅娘取了新粽叶一边示范给人看,一边讲解,“用水浸一会儿,不然糯米松散着既不好捆,煮的时候也容易煮散。”
照着大舅娘的手法做了一遍,宋清也勉强算是会包粽子的人了。
多包了几个,手法熟练了速度也上来了。
“我就说在婶子这儿吧!”
不等粽子包完,张嫂和郑嫂提着篮子过来了。
“听我家妮子说看见小宋叔叔和沈阿叔回来了,我就叫上嫂子给你们送粽子来了。”两人手上都提着一小篮子粽子。
郑嫂接口说道:“我俩过去没找着人,一猜就知道在婶子这里!”
“嗨呀两位嫂子拿什么粽子?我跟大舅娘正包着呢!”宋清起身招呼人。
“你们包你们的,我们送我们的!”
“我们这粽子还是昨晚上约好了一起包了煮好的,先送过来你们尝尝味儿。等婶子包的出锅了,我们也是要吃的!”
“尽管来吃,还能吃穷婶子不成?”大舅娘也站起来跟人说笑。
宋清接过两个篮子,提到屋里去。找了木盆倒出来,才发现底下还有煮好的鸡蛋鸭蛋。
如今菌子挣钱了,端午节也吃得上粽子和水煮蛋了。要是换在以前啊,别说粽子了,自家鸡鸭下的蛋也要攒起来,等攒够了拿去城里卖。
端午节也不是哪家都吃得起粽子、水煮蛋的。
小宋两口子现在自然不会缺这口吃的,那也是一点心意不是。
今日端午节,有些妇人得管管家里,可地里菌子一天不采就得损失几两银子。
几家人一合计,干脆今天就采早晚两个点,采一斤菌子两文钱。前一天还多包了粽子,今日来上工的一人发三个粽子,算是一个东家发一个粽子表表心意。
王兴义夫妻二人早上先装着粽子去地里发了一回,大舅娘主要还是给宋清两口子包的。张嫂郑嫂也特意等着两人回来,先送了这处再去地里。
这样就算住得远的人家回不去过节,心里也高兴,以后也愿意过来做工。
等宋清腾出篮子,两人便回去装粽子送去菌地了。
其实过节还留在地里干活儿的,多数家里条件都比较艰难,怎么吃得起粽子?这回拿了三个粽子回去,家里老人孩子都能尝尝味儿。
中午一大桌人聚在一起,还要吃“五黄”“五白”。
“五黄”有黄鳝、咸蛋黄、黄瓜、黄鱼、黄酒;“五白”有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
以前哪儿有这般过节的?只听说人家富贵老爷家有这个讲究。不过今年富裕了,还有宋清沈之洲二人跟着一起过,大舅娘也不嫌麻烦、不怕花钱,齐齐整整一样不落弄好了。
改明儿两口子有孩子了,可就不能一起过端午了。
吃了午食,宋清骑自行车载着沈之洲,大表哥骑三轮车载着一家老小,去县城西城外看人赛龙舟去。
西门外两三里远有一条大河,名叫泞水;往年这日也有赛龙舟,但都没什么看头,自然没人去。
今年孙淑一好好筹备了一下,走私库出了彩头:拔得头筹的,直接奖励两头三百斤的大猪。
这下十里八村来报名的人就多了,于是规定一个镇上最多两个队伍,怎么选人、要不要训练她也不管,真真正正的甩手掌柜了。
但耐不住乡亲们热情,十来天前开始,地里没事了就聚在一起讨论技术、战术什么的,兴致上来了还下水试一试。也不知道琢磨出来什么没有。
总之宋清没什么兴趣,沈之洲倒是看得很高兴,恨不得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