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怎么解释二者一个是禾本科,一个是蔷薇科,根本不能嫁接在一起?而且竹子没有茎芽形成层,也不能长粗,压根不能通过嫁接繁殖......
“嗯......大人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的两种作物,嫁接在一起才能成活。”最终,宋清也只能想出这一个苍白又勉强合理的解释了。
还是他想的简单了,昨晚只想着先把可行方案写出来,完全忘记想想怎么给他人解释原理了。就像一个会背乘法表的人,很难考虑到还要解释为什么九九八十一,而不是七九八十一。
宋清的眼神,和孙淑一苦恼于该如何跟弟弟解释韵脚问题时,露出的眼神十分相似,她一眼就看出其中的意思。
难道嫁接是泞阳县很常用的农事方法?她孤陋寡闻了?
“咳咳!”孙淑一清清嗓门,不耻下问道:“那什么作物可以嫁接在一起?”
“桃子和李子就可以嫁接在一起,结出的果子更加清甜可口、肉质鲜嫩。”这题他知道怎么讲了。
孙淑一想了会儿,终于说起正事,“这样,你回去准备准备,什么时候‘嫁接’成活了,本官便让你做农事官。”
于是宋清就这样失去了班头的差事,得了个暂时见不着影子的职位。
回去后宋清认真考虑过,他和沈之洲连自家的新房也没建,还处于缺钱的状态,但他最想做的事情从来不是靠开铺子赚钱。
左右他也不爱没必要的交际。
和沈之洲谈过之后,两人一致决定把砂锅粉铺子交给大舅娘,利润就两家人五五分。也算是给二老的养老钱。
大舅大舅娘二老四十来岁,因为常年干地里活,吃喝也节俭,已经开始显现老态。铺子里的活儿虽然不轻松,但跟地里活儿相比,自然没那么耗费精力。
起初大舅娘说什么也不同意,这夫夫二人日子才好了点,那铺子才开了几天?租金都还没赚回来!若是让她去铺子里帮忙,她是一定会去的,那也不能拿分成呀!
最后二人好说歹说,大舅娘是领了好意,不过她只拿四成,不然便让二人找别人去。
知道大舅娘是舍不得要两个孩子挣钱的营生,遂不再多说,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十来天的时间一晃而逝。
宋清把灌木林找到的半人高野茄树移栽回自家菜地,用作砧木,等确定嫁接成活了就去县城里找孙淑一。
再说孙淑一,这几天到附近几个村镇查看过,还请教了有经验的村民,可都没人听说过什么嫁接不嫁接的。
倒是发现县城、村镇的街道上陆陆续续多了很多卖菌菇的村民。
可现在分明也不是菌子盛发的时候来着。是宁阳特产?若是卖去京城,这时节高低能卖三四十文一斤吧?
她虽然不清楚市场价,可京里好些达官贵人家里都爱吃,有些珍稀品种甚至还是贡品,必然便宜不了。
于是派了手下去打听,却只打听出来是在白溪村拿来卖的。后来想起有个衙役就是白溪村的,便传人来问话,这才知道原来是宋清带着人种出来的。
黄正义是个大嘴巴,不等孙县令问别的,他甚至把宋清琢磨出来的手压泵、喷灌设施、三轮车这些,一股脑儿绘声绘色说了一通。
哦对了,宋清还送他家夫郎去上学了!
这下孙淑一才真正对宋清有些期待了,不管那个什么嫁接能不能成功,她都打算把让人做这个农事官了。不,不然还是做师爷?做农事官也太屈才了。
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宋清来找她了,问她什么时候有有空,他嫁接成功了!
孙淑一当即放下手里的事情,随宋清去了白溪村。
“当真活了!”孙淑一稀奇地说,“接上去的好像是三种作物?”
只见野茄树上的接穗有三种叶子。一种是光滑的条形叶;一种是长椭圆形的,上面有细软的绒毛;还有一种是深裂的花叶。
“是。这是辣椒,这是茄子,这是番茄。”宋清指着几个接穗一一介绍道。
“茄子我知道,只是不知辣椒和番茄是何物?”孙淑一疑惑道,都忘了自称。
不等宋清想法儿回答,她自己赶忙岔开话题。这熟悉的纠结眼神,几天前她也见过。
“不知宋先生可否愿意做本官的师爷?”孙淑一一改上位者态度,尊敬地说。
遇到有才能的人,上位者自然礼贤下士。
宋清知道孙县令为何转换了态度,却并不打算接受,“还请孙大人见谅,宋清自知不是惊才绝艳之人,因而只属意农事官一职。”
若是做了师爷,便不算是在编人员,而是幕僚。他日孙淑一高升,无论何处幕僚都得追随,那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