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1 / 2)

国朝谋略无双士,破虏攘夷,换来百年太平,乾坤盛世,功贯古今谁能敌;翰苑文章第一家,出将入相,挣得河清海晏,国富民强,才兼文武世称雄。

胸有甲兵百万,腹藏韬略三千。你道此诗写得是哪一位竟值得那当朝宰相力荐,能令君王百官颔首,能令蛮夷强虏胆颤,且听小子我慢慢道来。

军不可一日无将,民不可一日无相。宰相李沆突然薨逝,翰林侍读学士,六十七岁的毕士安被提拔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

做官默默无闻了大半辈子,如今被提拔为副宰相,毕士安内心既激动又惶恐,赶紧进宫谢恩。

毕士安,字仁臾,代州大同(今山西大同)人。本名毕士元,因为「元」字冒犯了大宋皇帝的名讳,改名士安。

其曾祖与祖父都在本地做小官,父亲任过观城县令。

毕士安少时就勤奋好学,事继母祝氏以孝闻。祝氏道:「学习一定要寻求良师益友。」于是年少的毕士安就辞别双亲,到宋地(今河南商丘市)、郑地(今河南新郑市),遍访名师,求学苦读,并和当时的名士杨朴、韩丕、刘锡成为好朋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乾德四年(966),二十八岁的毕士安进士及第,开始进入仕途。

毕士安为人正直,勤于政务,治学严谨,知人善任。平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每日三省吾身。

太宗即位,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雍熙二年(985),诸王出阁,前往自己的封地做藩王,太宗为他们选择僚属,毕士安调任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

太宗道:「皇子们在宫廷长大,未闲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卿等勉之。」

端拱年间,太宗诏命王府的属官各自呈献自己撰写的文章。太宗阅览多日,问身边的近臣道:「属官们的才能已经展现出来了,他们的品行谁更优秀呢」有人说是毕士安。太宗道:「正合朕意。」不久,毕士安以本官的身份兼任知制诰。

淳化二年(991),召为翰林学士。有大臣向皇帝推荐张洎,太宗道:「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时,太宗的身边有位近臣,仗势欺人,强娶民间一位已经订婚的女子。该女子告到官府,毕士安秉公而断,将此事上奏皇上,最终将女子判还前夫。

宫中常有人会被授予外职,每当这个时候,太宗就会让毕士安先给这些人上一堂思想政治课,给予告诫和勉励。

作为真宗的潜邸旧臣,真宗即位后,毕士安官拜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咸平元年(998),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

真宗诏选官吏校对勘正《三国志》和晋、唐书,有人说两晋时期的事多鄙陋粗俗,不应流传后世。毕士安道:「恶以戒世,善以劝后。善恶之事,《春秋》一书备载。」真宗认为他说的正确,遂命刊刻。

慧眼荐贤

毕士安进宫谢恩。真宗道:「爱卿别急着叩头,马上会任命你当宰相。」毕士安再次顿首拜谢。

真宗道:「朕倚仗卿来辅佐,哪里只是从今天才开始的。你现在公务繁忙,朕想给你配个副手,你举荐个人选,看看谁能胜任」

毕士安道:「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寇凖忠义两全,善断大事,我以为是宰相之材。」

真宗道:「朕早闻寇凖这人刚直强硬,喜欢意气用事。」《宋史》载:「帝久欲相凖,患其刚直难独任。」

毕士安道:「寇凖正直无私,慷慨有大节,忘身为国,秉承道义,嫉恶如仇,这都是他的优点,朝中无人能及,只是他这种性格不受世俗欢迎。今天下臣民蒙皇上恩德,安闲逸乐,但西面和北面有跳梁小丑为边患,寇准这样的人正是朝廷所用之人才。」

真宗道:「可也,不过要借卿这样年高德劭的人来镇服他。」

建安才子曹植曾言:「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

寇凖绝对称得上是个光芒四射的个性强人,朝野上下公认的大才。他年轻有为,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时就被太宗拜为枢密副使,当上参知政事。

然而寇凖为人刚直,经常犯颜直谏,又盛气凌人,锋芒毕露,所以无论皇上还是同僚,都对他这人颇感头疼。朝中有些人,总想找机会扳倒寇凖。

一天,有个疯子拦在寇凖马前,大呼万岁。知枢密院张逊趁机怂恿判左金吾王宾向皇帝上奏报此事,太宗大怒,贬了张逊,寇凖也被罢官任青州知州。

寇凖离京后,太宗经常闷闷不乐。问身边的人道:「寇凖在青州快乐吗」左右回道:「寇凖得一美差,应该不会苦恼。」太宗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寇凖,第二年,将其召回,再次拜为参知政事。

寇凖一回来,就劝太宗立储,君臣二人常常宫中小酌,每次都是不醉不归。

虞部员外郎冯拯上书揭发寇准擅权行事,寇凖这个大嗓门,不依不饶,争辩不止。太宗觉得寇凖殿廷辩论,有失执政大臣的体面,于是,再次罢其副宰相职,贬为邓州知州。

可惜的是,到死,君臣二人也没能再见上一面。

明眼人都知道,太宗这是在为太子储备人才,把这个人情留给太子赵恒。

真宗即位,寇凖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咸平六年(1003)六月,担任三司使。

在毕士安眼中,寇凖简直就是天生的宰相之才,「小老弟啊,你这个天才,请收下我的膝盖。」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若无伯乐,虽千里追风之马,也只能是屈辱于奴隶之手,老死于槽枥之间,一生没世无闻。

从来英雄惜英雄,自古豪杰重豪杰。真正优秀的人,会喜欢比自己强的人,也敢于推荐比自己优秀的人。承认别人优秀,藏着一个人的格局和胸怀,因为他们懂得互相补台,才会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只能是共同垮台。

毕士安知人善用推荐寇准为相,就是看中了寇准这人聪明睿智,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能堪大任。甚至不惜纡尊降贵,自降身价,让寇凖做自己的顶头上司。

说到知人善察,慧眼识人,我们不得不再说回老宰相李沆。

寇凖多次向李沆推荐丁谓,李沆始终不想用此人,回了寇凖一句:「可使之在人上乎」这种人能让他做高级干部吗寇凖不以为然,心里面一度抱怨。数年后,寇凖遭丁谓陷害,被贬雷州,方才信服李沆所言。

寇凖又举荐河东转运副使郑文宝,说他熟两边事,可任用,这回李沆没反对。景德元年初九,升郑文宝为陕西转运使,增加官秩,赐金紫。

朝廷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的穿紫色官服,五品以上着绯色官服。有时官员品级不够,皇上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赐紫同时赐金鱼袋,故称赐金紫。

郑文宝又是何许人也,值得寇凖这么推荐。他可是南唐降宋的官员中,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郑文宝,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福建宁化县)人,南唐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从小受业于南唐吏部尚书徐铉。

郑文宝这人特别内秀,尤善篆书和弹琴,很小的时候,郑文宝就能写得一手好篆书,他所写的小篆小至中指指甲盖,颇具匠心。徐铉对自己的这个门生,非常得意,曾向人夸耀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

南唐时,郑文宝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归宋后,被朝廷录为广文馆生。

郑文宝善于写诗,风格清丽柔婉。曾作《柳枝词》,诗云:「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为后世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郑文宝想见后主李煜一面,担心禁卫让自己为难,就披着蓑衣戴着竹笠,假扮成渔夫,这才得以见面。郑文宝当面陈述大宋皇帝宽恕的意思,劝李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感动得李煜直夸郑文宝是忠臣。

太平兴国八年,三十岁的郑文宝参加科举,凭着真才实学,一举进士及第,被授与修武(今河南修武县)主薄。

淳化二年(991),郑文宝调任殿中丞,奉命出使川、陕,清理整顿税收。郑文宝走访得知,当地官员为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必须交纳「到岸税」,商人们为此苦不堪言。郑文宝立即奏请朝廷,免除了商人的「到岸钱」,此举大快人心,深得百姓赞扬。

此时,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四处抢劫,惊扰百姓。作为钦差大臣,郑文宝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他率军乘船而下,一夜航行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叛军。获得朝廷嘉奖,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

在陕西任职期间,郑文宝多次救济灾民,穿过沙漠,督运粮草给边军。他还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得到众多少数民族的拥护,有的酋长还认他做「干爹」。

咸平年间,李继迁劫走朝廷运往灵州的粮草,并且攻占清远,围困灵州。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郑文宝率精兵冒雪奔袭清远,一举击败李继迁。

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七年未换防,又不能按时领到军晌,产生不满情绪,预谋造反。郑文宝得知后,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军心,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兵变。随后上奏朝廷,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来偿还,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下诏免除其库银的偿还。

李沆对郑文宝之事早有耳闻,这才会同意寇凖的举荐,让郑文宝绯衣换紫袍,成为从三品大员,赐金鱼袋。

李沆死后二十余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反驳道:「李沆曾说,梅询不是君子。」可见,李沆识人察人影响之深。

景德元年(1004)八月,寇准与毕士安同日拜相。毕士安兼管修撰本朝历史,寇准以集贤殿大学士身份,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还是相当于毕士安的副手。

这一年,寇凖四十三岁,毕士安六十六。一个年富力强,一个精于政事,二人搭档,简直是绝配。不得不说,这也是大宋百姓之福。

寇准为相,刚硬方正,嫉恶如仇,眼里揉不下沙子,见不得不法勾当,朝中有些人就开始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感觉极不舒服。没几天,寇凖就摊上官司了,而且还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一场谋反案

大宋朝有登闻院,类似当今的信访部门,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朝廷官员,只要有话想跟皇上说,都可以去敲登闻鼓。

这天,有个叫申宗古的普通百姓,竟然跑到皇宫大门旁边的登闻院,敲响登闻鼓。状告当朝宰相寇凖。说寇凖和安王赵元杰勾结,意欲图谋不轨。

文武百官听闻谋反,个个骇然,唯恐避之不及,寇凖更是惶恐不已。这由不得他不惶恐,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寇凖不知道该如何澄清自己。

上一次,是一个疯子对着他山呼万岁,还好当时有温仲舒在,能为自己作证,怎么都能说得过去。这一次可不同了,这回人家是有备而来,时间、地点、参与者,一个不少,状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让人不可想象的是另一个被告人安王赵元杰,此人是真宗的五弟,去年已经过世了,这叫死无对证,无人还寇凖清白。寇老西这回是百口莫辩,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明眼人都知道,申宗古这是受人蛊惑,无中生有,诬告寇凖和安王。不过,臣子谋反这事,对皇上来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但大度不起来,也丝毫马虎不得。

这里我们要插一句,说说安王赵元杰。

赵元杰,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太宗赵光义第五子。太平兴国八年(983)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年,加侍中、成都尹、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益王赵元杰经在成都府衙内造了座假山,花费过百万,落成之日,召其宾客前来喝酒庆贺。唯独他的老师殿中丞姚坦俯首不看,益王强迫他看,姚坦道:「见到的是血山,哪里是假山!」

益王惊问其故,姚坦道:「这座假山都是用农民的租税建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处也在造假山,听闻此事,立即停工,命人将假山尽行毁去。

王小波、李顺起义爆发后,赵元杰被调离蜀川,改任扬州大都督、淮南忠正军节度。真宗即位后,授徐州大都督,武宁泰宁等军节度使,封兖王。咸平六年(1003)七月,赵元杰去世,时年三十一岁。死后,赠太尉、尚书令,追封安王,谥号文惠。

安王都死了,现在竟然有人跳出来告他谋反,真宗也是哭笑不得。

大殿上鸦雀无声,静得让人后背发毛。这时候,寇凖就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哪怕一句也行,这样,自己才可以借坡下驴,找机会替自己辩解。

真宗一言不发,寇凖的汗都下来了。

寇凖的顶头上司,宰相毕士安立即出班奏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了解寇凖的为人,知道他不可能参与谋反,臣相信他是清白的。谋反是大事,不审不清楚,不能让人背黑锅,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臣建议此事要明察。」

真宗当即命毕士安亲自审理这个案子。毕士安是开封府尹出身,开封府办案那是一个稳准狠,效率极高。他二话没说,直接把原告申宗古投进了大牢。

刑具枷锁,给申宗古一套上,问话就开始了:「你申宗古就是一个小老百姓,你是受了谁的指使,敢诬陷当朝宰相和安王,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是不知道什么叫王法!」

看到这么多的刑具,申宗古当时就吓傻了,腿肚子抖得如筛糠。这时有当差的过来,提醒申宗古,你只要告诉我,这不是你的意思,是有人托你办的,纯属为了栽赃陷害寇凖和安王,这不就完了吗。

申宗古也确实是个软骨头,还没上刑,就招了。「确实有人给我银子,让我这么办的。」

毕士安正在一旁打盹,当差的过来通报。毕士安道:「行了,让犯人签字画押,审讯到此结束。」毕士安在官场沉浮多年,他明白,深挖下去,牵扯太多,也太血腥,那会让寇凖陷入更深的泥潭,对朝廷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在天灾和外患面前,稳定压倒一切。

第二天,一纸报告递到御前。毕士安奏报:「勾结谋反实属污蔑,申宗古当堂认罪,自己就是个替人出头的椽子,为了银子,栽赃陷害,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臣已经把他砍了。」

真宗也不想让自己的五弟死后背上谋反的罪名,更何况朝廷现在也需依仗寇凖这样的一位铁腕的宰相,重振朝纲,固国兴邦。

真宗道:「如此小人,砍了也罢。」

申宗古被斩首,谋反的罪名不成立,真宗也不再追究,寇凖这才得以安心政务。

铤而走险

再说党项羌这边,按照李继迁的嘱托,在沉寂了两个月之后,李德明终于稳固了手中的政权。

确立了对内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对外附辽和宋,集中力量向西向北发展,「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的基本国策。

景德元年(1004)三月,李德明遣使至辽朝,上奏其父李继迁的死讯,献上李继迁的遗物,向辽国请求册封。与此同时,李德明又派遣牙将王旻奉表东京,表示归降大宋,乞求册封。

辽圣宗耶律隆绪立即遣使慰问哀悼,七月,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得知李继迁死讯,真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赐给王旻锦袍、银带等物,并派遣侍禁夏居厚带上诏书前去颁诏,确认李德明的继承人地位。

没了李继迁的牵制,辽国的边防压力陡然大增。宋人心心所念的就是被石敬瑭送给大辽的燕云十六州,大辽稍有不慎,就会被宋军钻了空子,丢城失寨,后果不堪设想。

辽国的地盘要比宋朝要大得多,东到大海(今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今俄罗斯境内),南至长城口。

从社会制度上来讲,大宋奉行的是封建社会制度,而辽国和他的周边诸国,还处于奴隶制,或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社会制度的不同,价值观和认知的落差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野蛮和占有欲,更是奴隶制的特点。

最新小说: 废物魔门少主,从咸鱼到至尊 酒鬼小师弟 九霄重升之涅盘初劫 玄幻:无敌从拒绝圣女结亲开始 极道器尊 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 重生仙子与我对比,竟叫我相公? 玄幻:我在魔宗当团宠 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 玄幻:死亡回档,我算尽天机 手撕妖魔镇山河,真乃人间太岁神! 从捡属性开始无敌 刚人间无敌,皇室就要灭我满门? 吾道长生,从一亩灵田开始 我卖的盲盒太离谱,正魔两道打上门! 别人顿悟靠机缘,我靠大数据精准修仙! 混沌神瞳 仗剑高歌 史上第一掌门 马踏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 大清拆迁工 龙蛇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