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九十三章 这是一道坎儿

第九十三章 这是一道坎儿(1 / 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赵普二次拜相,帮助赵光义整顿了朝堂,赚足了人气,夯实了皇位,坐稳了江山,可谓功莫大焉,整个大宋朝无人可与之相比。而且,赵普不贪图权位,急流勇退,太宗心生感慨,特赐诗以示恩宠。

这边,赵普前脚刚离开京城,弹劾他的奏章就上来了,这简直是在给太宗上眼药,明显的找呲。

太平兴国八年(983)十一月,黄河冬季水量变小,老百姓终于将澶州处的决口给堵住了,水患被成功治理。群臣纷纷上折子,拍太宗皇帝的马屁,盛赞皇上圣明。

左拾遗胡旦也给太宗上了一篇《河平颂》,其中写道:“逆逊远投,女干普屏外”,大批特批卢多逊和赵普,说卢多逊是逆贼,赵普是女干臣。

明天和意外,真不知道哪个先到。

胡旦的本意是想赞美太宗有一双火眼金睛,令任何妖魔鬼怪都难以藏身。殊不知,你说赵普是女干臣,那也就是说赵普献出的“金匮之盟”有问题;赵普扳倒了魏王赵廷美和宰相卢多逊,也是有问题的;你赵光义任用赵普这样的女干臣为相,说明你有眼无珠、脑筋也有问题。胡旦本想拍皇上的马屁,没想到却是在哐哐地打太宗的脸。

有了弭德超诬陷曹彬的前车之鉴,太宗更不会对任何一位社稷老臣轻易地妄加褒贬,尤其是赵普。如果换做以前,太宗还是晋王时,他与赵普绝对是死对头,不过现在,赵光义虽然罢免了赵普,可是他对赵普已经没有半点的怨恨,反而多了几分的怜惜。

赵廷美的事情,有赵元佐闹腾已经够让太宗够烦心的了。太宗现在最忌讳别人拿赵廷美的事情说三道四,谁敢起哄架秧子,指定没什么好果子吃,胡旦不知天高地厚,恰好撞到了枪口上。

“朕的朝堂不是养疯狗的地方,这个胡旦,如此地‘妄议中央",实在是有失读书人的体统,辜负了朕擢拔他当状元的良苦用心,我看此人就是个糊涂蛋!”太宗气得把个龙书案拍得啪啪直响。

太宗立即召见宰相宋琪和李昉,道:“胡旦进献的颂文,词意悖戾,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如此之人,应当早点将其放逐朝堂!”皇上都表态了,两位宰相当然没意见了。

胡旦为人诙谐,相当的自负,他正坐着春秋大梦,幻想着皇上看过他的《颂》,能重用和提拔他,没想到等到的却是一纸调令。太宗下旨,以“诽谤大臣、妄图蛊惑皇上”的罪名,将胡旦贬为殿中丞、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团练副使,而且,扣除他半年的薪水。

赵普算是又躲过一劫。

最自信的状元

说起胡旦考上状元,还有一段比较牛叉的逸事。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胡旦的父亲是山东某县的县太爷,山东自古多圣贤,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太平兴国元年(976),有位河南书生来胡旦老爹管辖的地方观光旅游,爱才的胡知县专门设宴款待了这位书生,并让儿子胡旦陪同。

书生很低调,也比较内敛,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才华。作为县太爷的公子,胡旦难免恃才傲物,打心底瞧不起这位穷书生,便问道:“你都有啥特长”

书生道:“多少会写点诗。”

胡旦就让书生即席赋诗一首,书生当场作了首诗,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

胡旦哈哈大笑,不无讥讽地说道:“原来你是个瞌睡虫啊!”书生气得脸都白了。

第二年,书生进京赶考,荣登头名状元,这位河南书生,便是后来的大宋名相吕蒙正。吕蒙正正中状元后给胡旦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瞌睡汉中状元啦!”

胡旦看后哼了一声,很不屑一顾,当场回信道:“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明年我也去

考,如果考第二名,就算我输。

胡旦果然没吹牛,太平兴国三年(978),胡旦进京赶考,果然独占鳌头,考中状元,这一年,胡旦二十三岁。

吕蒙正与胡旦,联手创造了一段科举佳话。在考前就如此自信地放言,说要中头名状元的,纵观整个科举史,胡旦是头一个,因此,他也被称为史上最自信的状元。

胡旦高中状元,满面春风,衣锦还乡。

正巧,浙江富阳地方乡绅集资建了座“两圣词”,殿中供奉的是文圣人孔夫子和武圣人关公关云长。富阳的书生和武举,为上联究竟写哪一位,一直争吵不休。文人觉得上联应该写孔夫子,武举认为上联因改写关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不相让。

听说新科状元胡旦衣锦还乡,于是,大家决定让这位山东大才子,来为“两圣词”写一副对联。得到邀约,胡旦也不含糊,略加思索,当场写下这样一副抱对:“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着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此对一出,所有人都没意见了,纷纷竖起大拇哥,夸赞胡旦:“真才子也,不愧是头名状元!”

胡旦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曾放言:“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

当时史馆朋僚要为某公卿修传,此人系杀猪的出身,执笔的史官不知该如何粉饰一下,苦思冥想不得其要。

有人让他去请教胡状元,胡旦笑道,这有何难,何不如此写来:“某公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把杀猪的说成“宰天下之志”,也只有胡旦想得出来,闻者莫不绝倒。

胡旦起初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今江苏南京)通判,后升迁左拾遗,入直史馆,多次上书议论时政利病。

雄居龙虎榜首,堪称学问巨人;身在凤凰池畔,不知从政有术。如果依照胡旦的才学,发展下去,仕途绝对是大有希望的。然而,他不积口德,坏事就坏在自己这张嘴上,他的这张嘴,损人而不利己。

毒舌才子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人都好个面子,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当着瘸子不说短话,当着光头哥别说秃子。龙有逆鳞,触之即死,你让别人没有面子,别人就会让你没有里子。

《渑水燕谈录》载:“胡秘监学冠一时,而轻躁喜况人。”恃才弄人,搞恶作剧,让人下不来台,这一点,是胡旦的癖好。

同僚江仲甫,小名叫芒儿,芒儿即牧童的意思。胡旦在西掖做秘书,在起草给江仲甫的诏令中,故意写道:“归马华山之阳,朕虽无愧,放牛桃林之野,汝实有功……。”所谓英雄莫问出处,胡旦用“放牛桃林之野”,故意拿放牛娃出身的江仲甫开涮,笑话他出身不好。

大理评事范应辰,不修边幅,形象有点邋遢,看起来像个叫花子。胡旦就画了一个大布袋,里面藏着一个乞丐,取名“袋里贫士”,送给范应辰。直接把人家给定性为要饭花子,一点面子也不留。

胡旦从知制诰被贬为襄州通判,一次在上班时间,喝酒喝得满面通红。上司谢泌跟他开玩笑道:“舍人面色如衫色”,说胡旦的脸色像他穿的绯色衣服。胡旦立即反击道:“学士心头似幞头”,胡旦这话是说,谢学士,你的心跟黑头巾一样黑。这是摆明了给上司脸上抹黑。

胡旦不但戏耍同事上司,连兄弟也坑。

扬州知州董俨跟胡旦都是太平兴国三年的同榜进士。一次,胡旦途经扬州,董俨极尽热情款待这位同年好友。不但山珍海味摆了一大桌子,董俨还让自己漂亮的侍妾出来陪酒,用的酒器和餐具都是一些名贵的金银玉器和古董。

胡旦吃饱喝足,开始打董俨的主意,道:“虽然我没你富贵,船上也有几个粗服使唤的丫头,请兄长明日登船一饮,聊表心意。”董俨非常爽快地答应

了。

胡旦又道:“我看桌子上这么多的古玩珍玉,能不能先放到船上,也让我那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婆娘看一看,让她们开开眼,长长见识”

董俨道:“年兄不必客气,都是自家兄弟,尽管拿去看就是了。”董俨立即命人将这些名贵的酒器餐具清洗干净,装了满满一大箱子,送上船去。

胡旦见东西到手,命令连夜开船,逃离扬州,直接把董俨这个冤大头当猴耍。

一个人嘴有多贱,他的命就有多贱。胡旦为人聪明机警,心肠也不算坏,然而他不积口德,毒辣的嘴巴惹得同僚和上司纷纷切齿,人人避而远之,他的仕途可想而知,一塌糊涂。后来,胡旦被踢到了基层,落了个老年失明,一直待在襄州,最后客死他乡,到死连下葬的棺材板都买不起。

同为状元,胡旦与吕蒙正相比,才华上不分伯仲,若论起做人,差距可不止一点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千古奇文《寒窑赋》

大宋年间,有年除夕,河南洛阳东郊(今洛阳伊滨区佃庄镇相公庄村)的一处破窑洞外,贴了一副非常奇怪的对联。上联是:二三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众人看后,都不知其所以然,但很快就有人悟透里面的玄机,原来这是一副设计巧妙的缺字联,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中。

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没有“东西”。意思是说过年了,此户人家“缺衣少食,没有东西过年!”估计能看得懂的,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人。

年难过,难过年,此联一经问世,即被评为“史上最穷的对联”,写下这副对联的,正是寓居在这间破窑洞的书生,名叫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其父吕龟图,在后周时做过起居郎,起居郎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修起居注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府秘书长,也是相当的了得。吕龟图娶了三妻四妾,在小妾们的蛊惑下,吕龟图跟结发妻子刘氏的关系搞得很僵,一气之下,就将刘氏和吕蒙正赶出家门。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刘氏被自家男人伤透了心,发誓再不嫁人,她没有回娘家,而是带着儿子流浪街头,后来找到洛阳白马寺南十里地的一间破窑洞,娘俩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吕蒙正从小吃了不少苦头,幸运的是,刘氏靠着纺花织布,供吕蒙正读书。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祭神如神在,人穷规矩在。这年春节,吕蒙正不但在窑洞外贴了“缺一少十”的春联,之前,他还一本正经地给灶王爷写过一首《祭灶诗》:“一盏清泉一炉烟,送君直上九重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

落难窑洞,吕蒙正依然不糊灶神爷嘴巴,他在灶神爷前面供了一碗清水,点上一炉草香,企望他能将“蒙正文章不值钱”的辛酸捎给天上的玉帝。

士农工商,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人都会为自己的一生定个位。吕蒙正的祖父吕梦奇,曾任户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其父吕龟图,曾任后周起居郎,因此,考科举走仕途这条路,是吕蒙正毕生的追求。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穷书生吕蒙正长大成人之后,有十多年的时间,靠着讨饭糊嘴,经常是十次出门九次空,受尽世间白眼。

他后来回忆自己的这段经历时写道:“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邵氏闻见录》载:“公在龙门时,一日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怅然取食之。”想吃个瓜都买不起,还是在地上捡了别人丢的一枚铜钱,才吃上瓜

的,可见当时吕蒙正的窘境。后来吕蒙正做了宰相,“买园洛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之义也”。

不要瞧不起住破窑洞的,三箭定天山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也住过寒窑。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运气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

太宗皇帝即位,决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开科举之门。天下的读书人终于迎来天大的福音,这一次开科取士的数量,比太祖朝十六年取士人数的总和还要多。

家贫好学的吕蒙正,在此次“飞龙榜”一百零九名进士当中脱颖而出,蟾宫折桂,被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这一年,吕蒙正三十三岁。

有功名就有利禄。吕蒙正被太宗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帝辞行时,太宗口谕:“民事有不便者,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同时赏赐给他二十万缗的安家费。

二十万缗到底值多少钱如果你看《水浒传》就知道了,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劫走的生辰纲,也只有十万贯。为了这套富贵,晁盖等人甘冒杀头之罪,铤而走险。

在宋代,一缗钱就是一贯钱,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现在三百元的购买力,那么二十万缗折合到现在,大抵相当于六千万人民币,绝对是半个亿万富翁,“蒙正文章”终于值钱了。

老天爷赏饭了。苦心人,天不负!穷书生吕蒙正,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举成名也是从地狱到天堂,一家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活着了。

吕蒙正做官后,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同住,父母亲在一个屋里,分两个房间住着,吕蒙正对他们“奉养备至”。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后来,吕蒙正根据自身的这段经历,写就千古奇文《寒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寒窑赋》一出,立即成为天下读书人的精神支柱和励志宣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寒门学子,不畏贫寒,不惧坎坷,自甘寂寞,为着心中的理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蒙正气量

作为太宗皇帝亲授的第一位状元公,吕蒙正深得太宗的赏识和青睐。

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吕蒙正升任参知政事,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草根出身的状元宰相。从六品通判到副宰相,吕蒙正只用了短短的六年时间,这放在任何朝代,都称得上是火箭速度。

《涑水纪闻》记载,吕蒙正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一天走马上任,年轻的宰相,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进入朝堂。突然听到朝堂的帘子内有人指责他道:“这小子也能当上参知政事啊”

面对这盆当头冷水,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径直从门口走过去了。吕蒙正不计较,不代表其他的同行的人不计较,他们纷纷为吕蒙正鸣不平,想要追查此人是谁,吕蒙正赶紧制止,不让他们追查。

最新小说: 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 废物魔门少主,从咸鱼到至尊 酒鬼小师弟 九霄重升之涅盘初劫 玄幻:无敌从拒绝圣女结亲开始 极道器尊 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 重生仙子与我对比,竟叫我相公? 玄幻:我在魔宗当团宠 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 玄幻:死亡回档,我算尽天机 手撕妖魔镇山河,真乃人间太岁神! 从捡属性开始无敌 刚人间无敌,皇室就要灭我满门? 吾道长生,从一亩灵田开始 我卖的盲盒太离谱,正魔两道打上门! 别人顿悟靠机缘,我靠大数据精准修仙! 混沌神瞳 仗剑高歌 史上第一掌门 马踏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 大清拆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