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八十七章 一战封神

第八十七章 一战封神(1 / 2)

时间的快车总会把我们带到不同的站点,无论你是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乃至于大师巨匠,或是贩夫走卒,都会经受属于你的悲欢离合,起起落落。木分松柏杨柳,人有三六九等,烦恼却没有三六九等,你的心灵世界,别人看不懂。

这段时间,对赵光义来说,上早朝仍是一件糟心的事情,大腿的箭伤还未痊愈,仍需由两名太监架着登上宝座。而且坐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久了,半边身子都僵住了。

这天,年逾百岁的华山道士丁少微进宫,道长仙风道骨,精神矍铄,身康体健。史载:丁少微常服食巨胜、灵芝,“年百余岁,康强无疾”。老道长在华山潼谷修仙养性,听闻皇上身体受了重创,特意献上金丹和巨胜(芝麻)、南芝、玄芝,同时为赵光义配了几副活血化瘀的膏药和汤剂。

上书房,赵光义半侧着身子,躺在榻上,问起华山陈抟老祖和道长苗广义。

丁少微道:“贫道与陈抟,虽系同乡,在华山,住得也比较近,然陈抟嗜酒放浪,与贫道修真之法颇为不同,故而少有往来。”

赵光义道:“朕经常会想到当年在陈桥的旧事,苗道长能掐会算,朕有些想他了,不知苗广义道长,近来如何”

丁少微道:“苗道长神龙见首不见尾,老道见他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风聚云散,何必再生痴念,此处心安天涯即故园,皇上只需保重龙体,该放下的就放下吧,放下即解脱。”

赵光义点头。

一直要找寻苗广义,赵光义的心里有另外的算盘。当年在陈桥驿,太祖赵匡胤被黄袍加身,代周立宋,陈桥驿是一个点,大宋王朝的起点。陈桥兵变的导演之一就是苗广义,“他怎么会算到那一天天上会出现两个太阳”

赵匡胤一生都在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陈桥兵变时自己是无辜的,是众将强迫自己做皇帝的,自己如果不答应,恐怕会有性命之忧,迫不得已,只能勉强当这个皇帝。其实,赵匡胤再怎么推托,也赖不掉叛国谋反的罪名。那些参加陈桥兵变的将领,全都成了大宋的开国元勋,像是被镀过金了,自带能量,金光耀眼,讲话都有分量。这么重要的高光时刻,赵光义自己却无缘参加,这也是他这一生颇感遗憾的事情。

公元960年2月2日(正月初三日)陈桥兵变时,赵光义满打满算才二十一岁,还是个生瓜蛋仔,他跟母亲杜太后在一起,职责是保护好家人,这是赵匡胤特意安排的。当年郭威想黄袍加身当皇帝的时候,他的家人可是被北汉皇帝刘承佑给杀光了,赵匡胤参与了郭威造反的全过程,他不想让郭威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赵匡胤在率军离开开封的时候,就策划好了一切。

他“义社十兄弟”之一的石守信,殿前司的高级将领,也是赵匡胤的副手。作为赵匡胤事前安排好的内应,赵匡胤不在开封,石守信就是殿前司留守京城的最高指挥官。

陈桥兵变时,赵匡胤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同时派兵护住赵匡胤的一家老小。由于有石守信的内应,赵匡胤才得以顺利进城,他的家人才能安全无恙。赵匡胤登基,石守信位列六位翊戴功臣之一,赵匡胤把他之前的归德节度使之位封给了石守信,把他抬得绝对够高。

没捞着参加陈桥兵变的赵光义,自然就没有翊戴之功,也带不了什么光环,这是他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心病。他找道长苗广义就是为了增加点拥立的光环,把自己列入开国元勋的行列,为自己登基做皇帝加上一块厚重的砝码。

太平兴国三年(978)春,赵光义命翰林学士李昉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在谈到陈桥兵变时,赵光义特地嘱咐李昉:是他赵光义和苗广义、赵普全程参与谋划了陈桥兵变一事,授意将士们将黄袍披在刚。

刚酒醒的赵匡胤身上,众将拜于庭下,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的。无论多么苍白的理由,正史怎么写,都是皇帝说了算。

赵光义想:既然,丁少微也找不到苗广义,现在,最能证明自己是否参与陈桥兵变的,只剩下赵普,太祖时期,朝堂上唯一能跟自己抗衡的,也只有赵普。如果没有赵普,整个大宋朝廷,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会成为当年晋王府的常客。如何让赵普主动就范,乖乖地听从自己的召唤,赵光义又开动了脑筋。

赵光义手下的四大金刚:贾琰、程羽、陈从信、程德玄,如今只剩下三个人,最懂自己的贾琰,前年(太平兴国二年)就病逝了,没了贾琰,赵光义感觉自己连个帮助出主意的人都没了。程羽也很聪明,不过就是做事情太书呆子气了。

宋挥玉斧

如果说太平兴国四年(979)有什么特点,可以说这一年犯战事。大宋从正月里出兵北汉,这一年就没闲着,不是打别人就是被打。这不,河北这边还没消停,西南那边又扛上了。

乾德三年(965),宋灭后蜀,大将王全斌力主继续西进,攻取云南的大理。太祖赵匡胤查看了后蜀地图,觉得如果攻打大理,很可能会重蹈唐朝时久攻不下,兵力深陷南诏的尴尬境地,决定放弃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于是用玉斧在地图上沿着大渡河划了一条线,道:“此外非吾所有也”,这就是“玉斧划界”的由来,也是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中“宋挥玉斧”的出处。

大理也如太祖赵匡胤所料,并没做任何阻碍大宋南北统一的行为,反而主动要求成为大宋的藩属国,不过,赵匡胤没答应。直到宋神宗时,才允许大理前往开封纳贡,宋徽宗时,大理国皇帝段和誉(《天龙八部》中的段誉)统治时,正式成为大宋的藩属国,同时使用宋朝的“政和”年号。

太平兴国四年(979)九月,大宋刚打退北面大辽的进攻,取得满城大捷;十一月,西南面又出现战事,西南夷入侵,“寇钞边境”,掠夺边境。

汉代对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总称西南夷,赵光义立即擢升兵部郎中许仲宣为西川转运使,让他去平定边患,解决争端。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今山东潍坊青州)人。后汉乾佑年间,十八岁的许仲宣,进士及第。大宋立国,许仲宣付朝廷述职,赵匡胤见他气概容貌雄伟,甚是欢喜,提拔他为太子中允,北海知军。后因功升任刑部郎中,主管永兴军府事。

许仲宣并未出兵围剿,《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他亲自来到大渡河边,“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

许仲宣不费一兵一卒,只用三寸不烂之舌就安定了西南边乱。朝里那些不甘心吃闲饭的就坐不住了,有言事官向赵光义奏报,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中饱私囊。”

大宋征伐南唐时,许仲宣担任南面随运使,主管战备物资粮饷的运输事务。十多万宋军,远在江南,一年多时间,供馈无阙,许仲宣可谓功不可没。南唐平定后,许仲宣“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受职入朝谢恩时,召他升殿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

有人告他贪污,许仲宣接到诏书,只得回京接受调查。赵光义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查来查去,搞了几年时间,结果查出了一个大大的清官,许仲宣没有任何欺骗和隐瞒不报的事情,没有贪腐一两银子。这就戏剧了,不知告他贪污的人有没有被处罚。

此时,大宋正对交州(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用兵。既然闹了个大乌龙,赵光义对许仲宣也就放心了,派他做广南转运使,还是管战备物资粮饷的运输事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三交城是春秋古城,是春秋时晋大夫窦犨的食邑。《方舆纪要》载:“三交城,太原府北,旧有三交驿,路通忻州。”三交城北控石岭关,南镇太原,是兵家必争之地,大辽多由此进犯宋境。

宋军主动出兵伐辽,兵临幽州城下,却惨败高梁河,赵光义只得退守国内休养生息。为加强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因在黄河以东,故称山西这块地方为河东)防御,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赵光义又在太原故城以北处,设立三交行营,潘美被任命为三交行营总管。积粟屯兵,部署防御。

宋灭北汉,赵光义一气之下火烧水淹太原城,毁掉了原为北汉国都的铜墙铁壁,因此,此时的太原,只是一个地名而已。潘美以太原为中心设置防线,这个防线却连一座坚固的城池都没有。

九月的满城一战,大辽损人马,辽景宗耶律贤不甘心就这么被宋军给欺负了,治愈心病最好的解药就是再干一票大的,也让宋军割点肉流点血。

大宋在河北布防了十万兵力,为什么要派重兵,原因就是河北是平原,辽军铁骑冲破防线,就可以轻易越过黄河,抵达帝都开封;山西北部群山环绕,又有雁门关可守,因此在兵力布防上要比河北少得多。这次,耶律贤选择宋军防守薄弱的河东下手,占据代州雁门关,扫荡山西。

辽景宗耶律贤在代州雁门关外建立雁门、西泾、护国、南川等多处关寨,屯兵雁门关。十一月四日,尚食使石彦赟与都监董思愿、刘绪、巡检侯美,前往攻击,破契丹千余众,获鞍马器仗甚众。

郑州防御使杨业,跟大辽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老于边事,洞晓敌情。

十一月七日,赵光义任命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也就是三交行营副总管),分领所部驻守三交口(今山西太原北古城村)、代州(即雁门)。辅佐潘美,扞边御辽。

出发前,“上密封囊装,赐予甚厚。”赵光义密封锦囊给他,同时赏赐了丰厚的财物,可以说,在拉拢人心方面,赵光义比赵匡胤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业到了代州,辽军的噩梦就要来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十一月,忻州传来战报,说与契丹交战,破契丹数千众,斩首四,获鞍马铠甲,并生擒十六人。

紧接着,宋军又在石岭关南,大破契丹数万众,斩首一万多级,获骆三头。

两次的小试牛刀,让杨业的名字,响彻雁门关内外,深深地叩击着辽景宗耶律贤的小心脏。

针对大辽设置的关寨,在杨业的建议下,宋军在在雁门关两侧的隘口上建起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峪寨、大石寨、雁门寨等九处堡寨。

有潘美和杨业的坚守,大宋在河东的防线,比辽景宗耶律贤想象得要难打得多。

抗辽英雄杨家将

杨业的父亲杨弘信,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因避讳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后人称他杨信。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杨信身为麟州的土豪,地方豪强,自己组建武装,和当时的契丹人、羌人争夺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于是自封为麟州刺史。

杨信有两个儿子,老大杨崇贵,老二杨崇勋。

最新小说: 极道器尊 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 重生仙子与我对比,竟叫我相公? 玄幻:我在魔宗当团宠 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 玄幻:死亡回档,我算尽天机 手撕妖魔镇山河,真乃人间太岁神! 从捡属性开始无敌 刚人间无敌,皇室就要灭我满门? 吾道长生,从一亩灵田开始 我卖的盲盒太离谱,正魔两道打上门! 别人顿悟靠机缘,我靠大数据精准修仙! 混沌神瞳 仗剑高歌 史上第一掌门 马踏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 大清拆迁工 龙蛇演义 决战朝鲜 佛本是道 丹警 中华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