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修真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一卷 飞龙在天第四十五章 兵战两川

第一卷 飞龙在天第四十五章 兵战两川(1 / 2)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后蜀的宰相李昊亲见大宋的崛起,他很明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在荆南、湖南两处割据政权被赵匡胤拿下之后,他预料蜀地早晚也会归于中原的大宋,于是劝请蜀主孟昶向大宋进贡。

李昊道:“臣观察宋朝应天承运,气象非凡,不像汉、周那样,天下厌恶分裂战乱久矣,天下一统,应该就在大宋吧。倘若向宋朝臣服进贡,也是保全安定三蜀的长久之计。”孟昶过惯了太平日子,也不想打仗,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富贵,当不当这个皇帝无所谓,早点称臣,免遭兵患,他觉得李昊这话没毛病,可以接受。

任何时候,有成事的人,就有败事的人。

孟昶当太子时,有个伴读王昭远,孟昶继位后,他被升为卷帘使,跟沙和尚在天宫干的工作有点类似,都是看个门卷个帘子啥的,后来又升为山南节度使。此人自比诸葛亮,颇为狂妄自大,实属那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王昭远,成都人,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悲惨境遇反倒把他养成了机巧满腹,善于察言观色、玲珑八面的特点。十三岁那年,被一个叫智諲的僧人收留,做了他的小侍者,跟着和尚读书识字。

一天,孟知祥在署中设宴斋僧,智諲和尚就带着王昭远一起去了,这一去,命运就改变了。

孟知祥见王昭远这孩子很机灵,把和尚伺候得很周到。“爱其惠黠”,就便把他留了下来,给儿子孟昶做伴读。

从此王昭远就和孟昶朝夕厮混在一起,他将孟昶当伙伴,更当主子,时时恭维,处处顺从,孟昶也将他当成最好的朋友,铁哥们儿。

孟昶继位后,王昭远自然得到重用,当上卷帘使。作为孟昶的亲信,他还成为皇宫的烟酒糖茶仓库主管,这可是个有油水的肥差。后来又担任通奏使、知枢密院事,混成了枢密院的一把手。

孟昶特别信任他。“机务一以委之,府库财帛恣其取不问”。事情无论大小,一律交给他,国库的钱让他随便花,问都不问。

王昭远是个四有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有知识、有抱负。他爱读书,“好读兵书,以方略自许。”把自己看作诸葛亮。

孟昶的母亲李太后觉得王昭远“出身厮养”,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多次提醒儿子“昭远不可用,”孟昶总是听不进去。

山南节度判官张廷伟向王昭远献计道:“你一直没有大的战功,现在受到国主重用,官至枢密使高位,此时不建立大功,如何让人心服口服呢不如劝蜀主和北汉交通友好,让北汉发兵南下,我们从黄花谷、子午谷出兵接应他们,大宋里外受敌,我们就可以轻松占有关右地区了。”

王昭远本是个好大喜功的人,觉得张廷伟说的话对,自己就应该搞点战功,装装门面,贴贴金,成为最美成都人。正好,孟昶找他商量向大宋纳贡的事。王昭远头摇的跟拨浪鼓子似的,“不行,不行!”,“固止之”。

既然自比诸葛亮,王昭远就想秀一秀自己的军事才华。接着说道:“蜀道险阻,岂是宋兵所能飞越主上尽可安心,何必向他称臣纳贡,反而受宋廷的节制。与其请和称臣,不如联合北汉,夹击赵匡胤,令其退还中原!”

他把张廷伟的话又美化了一遍,说给孟昶听。

孟昶除了饮酒作乐外,对时事基本不过问,他立即批准了这一荒唐的建议,放弃了进贡的打算,并增兵在水陆各地,加强加固关隘防守。

乾德二年(964)初冬,孟昶派遣兴国军讨击使孙遇、部校赵彦韬、杨蠲等人携带着藏有帛书的蜡丸,到太原给北汉睿宗刘钧送信。说已经在褒州、汉州增加兵力,约北汉军队渡过黄河,共同举兵,夹击大宋。

后蜀的君臣们竟然这样轻率地引火烧身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孙遇等人路过东京时,赵彦韬阳奉阴违,暗中偷了书信,将其献给了太祖赵匡胤,邀功领赏去了。

估计在赵匡胤读信的那会儿,孙遇和杨蠲还蒙在鼓里呢。

北宋正欲伺机攻蜀,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赵匡胤看完书信,禁不住笑道:“朕正准备发兵征蜀,孟昶偏偏先来挑衅,这下朕出师有名了。”

赵彦韬又将后蜀九关一十八寨的军事部署、军队驻防、地形险易、兵源数量等,向宋太祖做了详细的汇报,顺便献上入川地形图。

太祖抚掌大喜,扔下书信,即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伐蜀。

出兵伐蜀

手握赵彦韬送来的蜡丸密函,赵匡胤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了,他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那是相当的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

为防止夜长梦多,赵匡胤首先下令将孙遇和杨蠲扣留,然后从他们行李中搜出密函,嫁祸给他们,之后又放他们回蜀,给孟昶通风报信。

第二天早朝,赵匡胤发布诏令,任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刘廷让、崔彦进为副职,王仁赡、曹彬为都监,率领步骑兵五万,即刻兵伐后蜀。

事不预则不立。

其实,早在乾德元年(963),赵匡胤就已经开始谋划伐蜀大业了。为此,他做了四点准备:

一、任命幽州大城(今北京)人张晖出任凤州团练使,真实的身份则是西面行营的壕寨桥道使,目的就是勘察川陕边陲的战略地形,为日后宋军入侵后蜀做好准备。经过摸爬排查,张晖将蜀国的虚实和地形的险易,详细上报给了赵匡胤。

二、下令在开封城南的朱明门外,平地里开凿出一方大湖。又凿了一条大渠,引蔡河水注入大湖。命工匠建造战船百艘,开始组建训练北宋的舟师,谓之“水虎捷”,天天在大湖里演习操练。

三、命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统率数千禁军,展开攻蜀演练。太祖赵匡胤屡次亲临演武场,为水师和禁军溯江而上攻蜀,做好战前准备。

四、为显示一举拿下后蜀的决心,赵匡胤诏令工匠,在东京建造五百余间住宅以安置后蜀俘虏。

赵匡胤连孟昶的房子都造好了,后蜀此次必将在劫难逃。

虽然准备了很久,能否做到全胜,赵匡胤的心里还是没底。

《孙子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打仗必不可少的两个保障:一个是人,你得有足够的精兵强将;另一个是钱粮,打仗烧钱,日费千金,你得准备足够的粮草和军备。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皇帝不愿打仗,而愿意讲和,讲和起码它会省钱,还能不死人或少死人。

这还不是赵匡胤最担心的,他最担心的还是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韩愈曾感慨: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从汉中通往蜀地最重要的金牛道,峻坂千盘度,冲波百丈回,向上看望不到天,往下看万丈深渊,石栈天梯鸟道出,飞湍挂瀑猿声哀。“蜀道难,不可攀,堪怪世人如走丸。每闻叱驭往,几见回驭还。”

宋军这次入蜀,北路军还是要走金牛道,也只能走这条道。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算是能打的了,当年征讨孟知祥,也只能止步剑阁,望阁兴叹。

东路军走的是峡路,长江有三峡,李白早已下了结论:“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一不小心,那就是船毁人亡。

虽有冲天之志,也要有躬行精神,征讨杀伐,来不得半丝马虎大意。

王全斌等人入朝辞行,一见面,赵匡胤就问道:“你们以为西川是否能够取得”

右厢都校史延德上前奏道:“西川一方,倘在天上,人不能到,原是无法可取。若在地上,我大宋神兵,平此一隅,实属小菜一碟!”

赵匡胤又道:“王将军以为如何呢”

王全斌回道:“臣等仰仗天子的宏威,此去西川,百日之内,臣等若不能克蜀,自杀以谢天下!”

太祖大喜道:“卿等勇气如此,此去定奏全功!朕先赐御酒,以为预贺,且壮军威!”即命侍监,赐王全斌御酒三杯。

王全斌领了御酒,跪倒谢恩。

为激励军队士气,赵匡胤又道:“卿此去攻克城池,所得到的金银财帛,你们尽可分给将士,朕只是想得到他的土地,此外别无所求。”

也就是说,只要打赢这场仗,朝廷只要地盘、兵甲、粮草,其余缴获物资,无论是金钱还是美女,全部归前方将士所有,谁抢到就归谁的。

人人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成都。那里可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宋军将士们只要能攻陷此地,后半生就可以过上醉生梦死的生活了。

这么大的一波福利,对宋军所有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王全斌等人叩头受训,很愉快地答应了。

赵匡胤又道:“朕已经在汴河边为蜀主孟昶修建了五百多间房屋,家具用品,一应俱全。如果蜀主愿意投降,他的家属,无论男女老幼,你们全都不准伤害,好好护送入京,前来见朕,朕当令他安居新家。”

王全斌等人叩头领旨。

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初二,大宋兵分两路,北路是王全斌做总指挥,带三万人,从凤州道出发入成都;东路由刘廷让为副指挥,曹彬任都监,由归州道出发,从小路沿江西上。

赵匡胤如此用兵,迫使后蜀在北面、东面漫长的战线上同时应战,难以互相声援、互为犄角。

赵匡胤诏令各位将士:“行军所至,不得焚荡庐舍,驱逐吏民,开发丘坟,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滥杀俘虏,乱抢财物。”

六万宋军大兵怀抱着发财梦,浩浩荡荡杀奔后蜀。

宋军入蜀之时,正是深冬季节,京城突降大雪。

宋太祖在讲武殿设毡帷,穿着紫貂裘皮衣帽处理政事,突然想到远征的将士们衣着单薄,急忙对左右道:“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士,冲犯霜霰,何以堪此”

于是,赵匡胤解下紫貂裘帽,派人快马加鞭,火速送给王全斌,让他御寒。同时传谕全军,“以不能遍赏为憾事”。

王全斌跪拜赏赐,感激流涕。宋军无不深受感动,全军奋勇争先,都要抢占头功。

北路鏖兵

对抗大宋,这是王昭远挑的事,现在终于满足他领兵作战的愿望了。

他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是最胖的,为自己的仕途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得到战报,孟昶立即派“自称诸葛亮”的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率军抵抗。

蜀军“始发成都”时,孟昶令宰相李昊在郊外为王昭远等人饯行。

王昭远像个戏子般,挥动着铁如意,一派胸有成竹的儒将派头。他大言不惭吹嘘道:“请转告圣上,我此番出征,不止是要拒敌于国门之外,还要率这‘两三万雕面恶少儿’乘胜追击,有我在,他赵匡胤发不起什么威风,且看我夺取中原,易如反掌也!”

在他的眼中,牛皮就是用来吹的,泰山就是土堆的。

如果鲁迅会穿越,必将能替王昭远写出第二本《狂人日记》。

最新小说: 玄幻:无敌从拒绝圣女结亲开始 极道器尊 垂钓万界,收十位女帝成神 重生仙子与我对比,竟叫我相公? 玄幻:我在魔宗当团宠 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 玄幻:死亡回档,我算尽天机 手撕妖魔镇山河,真乃人间太岁神! 从捡属性开始无敌 刚人间无敌,皇室就要灭我满门? 吾道长生,从一亩灵田开始 我卖的盲盒太离谱,正魔两道打上门! 别人顿悟靠机缘,我靠大数据精准修仙! 混沌神瞳 仗剑高歌 史上第一掌门 马踏天下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英雄无敌大军在异界 大夏文圣 网游之零纪元 民国投机者 刑徒 七界传说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 乱绝沧澜 三国之超级霸主 仙园 东北保家仙 道祖 法相仙途 龙噬天下 法师传奇 明末风暴 仙佛录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奸臣 我家帝尊又黑化了 隋末 寂灭天骄 1911新中华 高达之我的星空 梦幻王 核武皇帝 网游之模拟城市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诡案秘录 枭风 黑山老妖 武侠之旅 大宋:开局签到厨仙系统 阳神 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 大清拆迁工 龙蛇演义 决战朝鲜 佛本是道 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