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的心沉了下去。“暗影”组织的武器库里,竟然有这种专门针对AI本身的“黑科技”!这比物理破坏或暗杀更加阴险和可怕!如果任由这种“反智能波”持续存在甚至增强,那么未来智能建立起来的所有AI优势,都可能被逐渐蚕食瓦解!
“立刻启动‘女娲’协议!”林风当机立断。这是他早已预设的一种最高级别的AI自适应防御和进化协议,以神话中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命名,寓意着AI的自我修复和重塑能力。
指令下达,“风AI”的核心集群开始高速运转:
特征识别与过滤:首先,“风AI”精确地识别和锁定了这种“反智能波”的独特信息特征和频率模式。随后,它开始动态调整自身的底层算法和数据处理流程,构建起一道道针对性的“信息滤波器”,将这种有害的“噪音”从输入数据中剥离出去。
算法冗余与自愈:对于已经被轻微干扰的子模型,“风AI”启动了自愈机制。它利用庞大的冗余备份和交叉验证网络,找出并隔离了那些出现逻辑紊乱的神经元节点,并通过重新训练和知识迁移,快速恢复了模型的正常功能。
动态频率跳变与混淆:为了防止被对手持续锁定,“风AI”开始在运算过程中,引入了一种基于量子随机数(由未来智能的量子计算研究团队提供理论支持)的、动态的、伪随机的“运算频率跳变”机制,使得“反智能波”难以持续对其产生有效的“共振”干扰。
主动探测与反制研究:在进行防御的同时,“风AI”也在积极地分析“反智能波”的结构,试图理解其生成原理,并反向推演出可能的干扰源特征,为后续的主动反制寻找线索。
这场发生在无形信息空间中的较量,激烈异常,却又悄无声息。未来智能的工程师们只能通过监控屏幕上那些急剧变化的运算负载、网络流量和模型健康度指标,感受到这场“AI对决AI杀手”的惊心动魄。
经过了数个小时的持续对抗和适应,“风AI”凭借其更强大的算力、更灵活的架构和林风赋予它的超前防御逻辑,逐渐占据了上风。那种弥散在系统中的“反智能波”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其对未来智能各项AI应用的影响,已经被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AI系统重新恢复了稳定和高效。
未来智能,成功抵御了“暗影”组织发动的第一次、针对AI本身的、诡异的技术攻击!
但林风的心情,却并未因此放松。
这次交锋,虽然暂时获胜,却暴露出了更多令人不安的问题:
“暗影”究竟是从哪里获得这种“反智能”技术的?其原理似乎已经超出了现有的物理学和信息科学范畴。这是否意味着,“暗影”组织本身,就掌握着来自未来,或者来自……地外文明的技术?
他那个受损的个人系统,在刚才的对抗中,是否也受到了这种“反智能波”的影响?它还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吗?
这仅仅是“暗影”武器库中的一种吗?他们是否还拥有更直接、更具破坏性的、能够彻底“杀死”AI的手段?
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林风心头。他知道,这场与“暗影”的战争,已经彻底升级为一场超乎想象的“超科技对决”。他必须尽快找到答案,否则,下一次攻击到来时,未来智能还能不能如此幸运地抵挡住,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