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秋,大楚六州风调雨顺,喜获丰收。
从京师到州郡,各官仓所征粮草,可谓是堆积如山。
官仓皆满,各州百姓所剩余粮,也开创了自董卓乱国后之最。
府兵们家有余粮,自然有足够的底气置办兵甲,为秋后北伐准备充足的粮秣。
秋收结束,颗粒归仓之时,便是楚军再度北伐之日。
刘备遂于许都传下王诏,集结各州府兵,再度挥师北进,讨伐伪魏。
诏令宣布,各州沸腾。
各州府兵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皆巴不得即刻奔赴战场,用魏兵的人头来换取赐田晋阶。
西起荆州,东至扬州,南起交州,北至青州…
大楚数十万虎狼之士,皆已是蓄势待发。
秋末某日,刘备于许都城南筑高台,祭天誓师,正式下诏北伐。
此次北伐,明面上只有东西两路。
西路军方面,刘备亲统十五万楚军,自许都挥师北上,攻打大谷关等三关,兵锋直指洛阳。
东路军方面,大将军刘备,太尉萧和,统兵十五万,自青州沿黄河溯流而上,水陆并进直指兖州。
两路大军,合兵三十万,浩浩荡荡扑向伪魏。
楚军兵马未动,一道道《讨曹贼檄文》,已由细作提前张贴于了伪魏各城。
这一道檄文,乃是由荀彧亲自执笔,历书了曹操篡汉谋逆,屠城淹民的种种恶行,号召北方诸州军民背弃曹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檄文一出,北方诸州为之大震。
荀彧是谁,那可是当年曹操的谋主,曾经的曹魏文臣之首。
这样一位曹魏肱股之臣,竟然也背叛了曹操,你曹操得有多不得人心
而先前曹操掘济水阻止楚军北上,对内是谎称河南地爆发百年一遇的洪灾,导致济水全线崩决,毁田无数。
荀彧这一道檄文,却揭穿了是曹操掘堤的真相。
伪魏上下,无不为之悚然。
你魏王为了顽抗楚王,能心狠手辣到掘堤淹了兖州的百姓,视他们如蝼蚁一般。
那将来楚军若打过黄河,打到河北时,你又会怎么对我们
倘若哪天你势危,会不会如蝼蚁般,也将我们说牺牲就牺牲了
伪魏上下,无不人心忐忑。
荀彧这一道檄文,杀伤了不亚于十万之兵,两国尚未交锋,便已重挫魏国士气。
邺城,魏王宫。
“荀彧,你这个忘恩负义,不知廉耻的小人!”
“孤是真没想到,你竟然是这种人!”
“孤当初就不该心慈手软,真该杀了你啊”
曹操紧攥着荀彧那道檄文,口中是咬牙切齿,眼睛都在喷火。
左右众臣想要宽慰,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只能暗自叹息。
“传孤之命,即刻将荀贼所做此文收缴,谁敢私藏,夷三族!”
曹操将手中檄文撕碎,狠狠扔在了地上。
众臣神色皆是一凛。
自家魏王,这是被气到乱了分寸啊。
人家刘备这道檄文,别管是荀彧主动还是被迫所书,目的就是要混淆视听,乱你人心。
你正确的作法,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就是张贴诏书,宣称荀彧勾结叛国,污蔑于你,只为蛊惑人心。
你现下却是小题大作,收缴檄文不说,谁敢私藏还夷人家三族。
这不等于是恼羞成怒,作贼心虚么
程昱,辛毗等彼此对视,皆是心知肚明,却无人敢作声。
“父王,儿臣以为,此檄文乃刘备的攻心之计,大可不必理会。”
“现下伪楚北侵已是迫在眉睫,儿臣以为父王当速速调兵遣将,做出相应部署才是。”
曹操的怒火这才熄灭三分,视线重新回到了眼前战局。
“仓舒言之有理,现下抗击楚军北伐,方为重中之重。”
“大耳贼的用兵方略已再明朗不过,他虽率大军攻我洛阳,却令那萧和随关羽自青州进兵,那么苍亭,东阿方向,必是大耳贼主攻方向。”
“孤当亲率我大魏主力,往苍亭东武阳一线坐镇,阻击关萧二贼西进。”
“洛阳方面,按原定方略,由那郝昭镇守洛阳城,以精兵良将坚守大谷三关,阻挡大耳贼北进。”
“子孝率四万精兵,坐镇荥阳,随时驰援洛阳,同时监视陈留方向,以防大耳贼声东击西,虚攻洛阳而实攻荥阳。”
恢复冷静之下,曹操接连做出相应部署。
这一次,他显然是学聪明了,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教训。
楚军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不能看刘备这个君主在哪里,而要看萧和这位谋主在哪里。
豫州一战,青州一战,无不是如此。
如今情报已证明,萧和前往了青徐一线,那毫无疑问,楚军的主攻方向,必为青州。
曹操自然要亲率主力,前去阻挡青徐一路楚军。
这应对方略,事先曹操与众臣也商量了不止一次,现下众人自然皆无异议。
“父王,虽说刘备并非楚军主攻方向,然现下洛阳毕竟已成了前线战场。”
“那天子依旧在洛阳,会不会有些不太稳妥,儿臣以为是否将之迁至河北”
曹丕在司马懿眼神的暗示下,拱手提醒道。
“子桓思虑周详,孤确实是该考虑,将他迁回河北了…”
曹操微微点头赞许,一时却又犹豫不决。
这时,曹冲却一拱手,正色道:
“父王,天下子乃正统所在,天下人心所在。”
“天子身在洛阳,则我大魏军民皆知父王绝不放弃河南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