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偏偏活在战国末世,面对的是两个无解的矛盾。】
【一方面,魏国宗室的身份,让他必须忠于这个日益衰落的母国。】
【强制绑定,无法跳车。】
【另一方面,他过于锋芒毕露的才能和声望,又注定被庸主猜忌。】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魏安釐王与魏无忌下棋时,北方边境传来烽火警报。】
【大家都在传是赵国打来了。】
【魏王大惊,立刻要召集群臣商议。】
【魏无忌却淡定地说:“不过是赵王在打猎罢了。”】
【不久后探子回报,果然是赵王狩猎。】
【魏王问其故,魏无忌坦言自己在赵国布有眼线。】
【这个故事看似展现魏无忌的情报能力,实则暴露了兄弟间的深刻不信任。】
【毕竟一个连邻国君主行踪都了如指掌的弟弟,怎能不让君王如芒在背?】
【这种猜忌矛盾,在魏无忌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时达到顶点。】
【公元前247年,他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将蒙骜,一路追击至函谷关。】
【就在这关键时刻,魏王却听信秦国间谍的谣言,认为魏无忌“将借诸侯之力自立为王”。】
【秦国更是使出离间计,派人携带万金到魏国,专门收买晋鄙旧部散播谣言。】
【魏无忌突然被召回罢免,五国联军顷刻瓦解。】
【如果不被离间,联军能否灭秦,至少是重创秦国?】
【历史不能假设。】
【但可以确定的是,魏无忌的罢免标志着合纵抗秦的最后希望破灭。】
【此后仅三十余年,秦军便横扫六国,完成统一。】
【秦国对魏无忌的忌惮持续到了他死后。】
【据《史记》记载,魏无忌去世那年,秦国立刻大军攻魏,连取二十城,设立东郡。】
【而当刘邦起义反秦时,打出的旗号之一就是“为魏公子报仇”。】
【这种跨越时代的号召力,连秦始皇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都相形见绌。】
【回望魏无忌的一生,会发现他像一颗划过战国夜空的彗星,短暂却耀眼。】
【他证明了在弱肉强食的乱世,人格魅力可以转化为政治资本。】
【门客体系可以抗衡官僚机器。】
【跨国声望可以制约强权政治。】
【刘邦从他身上学到的,正是这种“非制度性权力”的运作精髓。】
【如何用江湖义气维系团队。】
【用共享利益绑定盟友。】
【用舆论声望弥补实力不足。】
【甚至刘邦的早年,就是一个低配破产版的信陵君。】
【可以说,没有魏无忌提供的政治模板,就不会有汉初的布衣将相格局。】
【信陵君不是胜利者,但他定义了何为真正的贵族精神。】
【他没有挽救魏国,但他留下的政治智慧滋养了整个汉文明。】
【当我们在《史记》中读到“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这八个字时。】
【当我们读到李白的“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时。】
【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人格光芒。】
……
视频到此结束。
弹幕纷纷出现。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有含金量也有侠客色彩,确实精彩!》
《连续暴打秦军两场大战,怪不得血色衣冠里统率高达91,确实强。》
《公子无忌这个人简直太完美了,不愧是刘邦的偶像。》
《最后的悲剧结局,也更令人扼腕叹息。》
《可惜这么强的信陵君,被反间计轻松搞定。》
《从来都是分化比团结容易多了。》
《黄歇、赵胜、田文:我们四个实在是太厉害了。》
《有一说一,田文确实厉害,策划重创秦、齐、楚,纵横家代表了。》
《从信陵君身上,的确看到了刘邦的影子。》
《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日后是灭秦的主要人物之一,而刘邦早年的大哥就是张耳。》
《涨姿势了,小时候看寻秦记,信陵君被黑得一塌糊涂。》
《这么看信陵君真的绝望啊,四君子中被国君拖后腿最惨的,就像是戴着枷锁跳舞,咋玩?》
《这魏王真的望之不似人君。》
《魏国是真的逆天,吴起,商鞅,张仪,范睢,一个不用全送给别人,外人信不过,魏无忌可是魏王的弟弟啊,结果也不用。》
《你要是魏无忌,怎么办呢?》
《投秦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真投秦了,那就不是信陵君而是孟尝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