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规虽然没有亲临现场,却一直在暗中指挥,从兰陵调拨粮食过来,又让赵伦之打着征虏军府剿贼的名义,直接进驻盐渎,掌握全城,一明一暗,与刘怀慎互相配合。
不过如此一来手上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
没有桓弘这个征虏将军的军令,事情便办不了。
刘道规就算招募进来,也只能私军,没有朝廷的名分。
刘怀肃去了射阳陂,高珣留在会稽,一时之间刘道规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正好遇上向袁鹤汇报。
便直接向他求教。
袁鹤眼珠子一转,便有了主意,“道则怎如此糊涂征虏军府在北府都督治下,征虏军府扩军,掌握在你手中,于刘都督大有裨益。”
刘道规摇头,“刘都督……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
其实这条路早就想过,但刘牢之一言难尽。
以前几次遇到难处,寻他帮忙,都是置若罔闻。
袁鹤笑了笑,“汝兄刘寄奴现为北府参军,我写一封信,剖析其中利害,让他联合刘氏宗亲,照此游说刘都督,定然成事,刘都督此人耳根子软,以此说之,定能成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刘裕颇受刘牢之重用,他在北府军中混得开,人缘也不错。
而北府军中还有刘怀肃、刘宣之、刘轨、刘袭等人,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司马妙计!”刘道规诸事缠身,难免有些事情考虑不周。
取来纸笔,三下五除二,一封信笺便写成了。
刘道规吹干上面的墨迹,看了一遍。
文采和书法自不必说,袁氏家学渊源,袁鹤才思敏捷,开篇就是分析天下形势,北府西府已成对立局面,加强征虏军府,亦在强化北府,彭城刘氏为北府武宗,当固根基而振宗亲……
别说刘牢之,就是刘道规也看的频频点头。
桓玄已经兼并整个西府,迟早会挥兵南下,到时候北府军就站到了风口浪尖,这个时候最应该的就是扩充实力,让西府军忌惮。
信上面还指出,晋室安危全在北府军身上,北府军有个三长两短,晋室也就没了。
还劝刘牢之主动站出来……
连袁鹤一个外人都看出现在形势的紧张。
如今桓玄只是刚刚拿下荆襄,还未完全消化,机会还是很大。
“后面的几句可以省去,现在说出来也不合时宜,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刘道规早就劝过刘牢之。
从他背反王恭那一天起,便不可能后退了。
袁鹤显然有些高估自己与刘牢之的关系。
“桓玄心狠手辣,拿下荆襄后,必容不下北府诸将,刘都督首当其冲,避无可避,彭城刘氏手握天下精锐,大有可为……”
“可惜你不是刘都督,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换做刘道规,打着抵挡桓玄的名义,提兵进入建康,先控制朝廷再说。
“刘都督甫登高位,难免瞻前顾后,他日为时势所迫,说不得还能奋起一击。”
袁鹤也没再多言,重新写了一封,措辞委婉的许多,也没在鼓动刘牢之去干什么,刘道规看差不多了,就让苟忠带人送去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