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还要加装两对高能等离子镭射眼装置,将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粒子束发射出去,足以烧毁任何装甲。
于是,接下来陆凡就陷入了忙碌当中。
大量的设备被运到了河内,陆凡宣称,将要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回旋加速器。
各国现在哪有功夫关心陆凡,全都被徐首長遇袭的事情所吸引。
陆凡也乐的没人搭理。
偷偷摸摸将一揽子研究计划展开。
反重力引擎技术,关系到水滴的光环引擎。
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关系到反重力引擎的能源供给。
而引力波压强机,则关系到水滴的强相互材料。
陆凡还在思考要给钢铁侠战衣增加全频道阻塞干扰技术,让敌人的雷达视野范围里,钢铁侠战衣始终处于马赛克状态。
并增加等离子护盾和电磁护盾。
将防御力拉满。
一些重要部位,陆凡甚至还打算用强相互材料。
“可控核聚变小型化?”
“有问题吗?”
“咳咳,陆先生,这怎么能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最大的优点就是反应堆越大磁约束力越强。如果要走小型化,那就得走仿星器的路子。可是以目前的工业加工水准,仿星器如此复杂的外形结构,很难被加工出来啊?”
“不走仿星器之路。试试激光惯性约束法。”
“惯性约束?这,恕我直言,这能成功吗?美国方面在激光惯性约束的研究比我们走的更远,可连他们都只是徘徊在门槛之外将近半个世纪。”
“我不需要你说不可能,我只要你按照我的思路去做。你说激光惯性约束不可能,那是因为美国人菜。”
“呃!”
河内附近的大型实验室内,总工程师梁世群擦了擦冷汗,但还是硬着头皮去按照陆凡设计的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小型装置的方案而执行设计。
毫无疑问,激光惯性约束是一种可以用于小型化的核聚变装置发展方向。
通过高能激光束轰击氘氚靶粒子,诱发聚变反应,产生能量。
前提是,你得有大量的氚或“氦三”作为燃料。
放在过去,这似乎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一方面,高能激光束的产生需要大量的电力,你用1°电去撬动0.01°电,这不是成功,这是败家。
而美国的激光惯性约束技术还停留在用1°电去撬动0.000000001°电的范畴。纵然是地主家也禁不起这么浪费。
另一方面,氚在全球的产量只有几十公斤,这种材料只能通过武器级或者是民用级的核反应堆(裂变反应堆),才能制造出来的稀有气体。
其价值比黄金还要贵重。当初美国的氢弹甚至需要氚作为核心聚变材料。后来有了氘化锂型氢弹模型,氚虽然产量降低。
但就算全世界的核聚变反应堆加起来,都不足以产生更多的氚。
=对于这两个难题,陆凡自然有解决办法。
氚不够,那就用氦三,月球上储存着惊人的,作为最纯净的聚变反应材料,开采对于现在的华国而言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因此。
陆凡又着手设计了一款十二轴人工智能数控机床。
此外,他还打算再立个量子计算机的项目。
作为从不记仇的陆凡而言,当初脸书的老板扎克伯格如此不给他脸面,注销他的账号,删掉他的帖子,这笔仇要报。
更重要的是,量子计算机打造出来后,就可以保护自已的信息,还能窃取到了eto的情报。
找到那个在京城行凶的暴徒。
就在陆凡专注于研发的时候,外界又炸开锅了。
原因是一位来自荷兰小国的科学家,向nature发表了一篇关于《大一统理论》。
虽然近几年以来不少理论物理学家都曾提出了自已对大一统理论的猜测,诸如著名菲尔兹获得者【爱德华·威腾】教授革新的【弦理论】。
其认为世界万物一切都是弦构成,三维世界,四维世界,乃至十一维世界都将在弦的构建下,产生。
但再如何出色,都无法解释引力场和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幽禁现象。
至少在八十年代以前,物理学家们始终认为,宇宙应该是一个“开源”的项目,只要对撞机能无限提升能级,就能撞出最基本的粒子单位。
最终就能找到了基本粒子,洞悉宇宙的规律和基本作用规则。
然而。
夸克幽禁现象,巨引源失信,却让科学家们无所适从,给了理论物理学家一个当头棒喝。
就像是当初第一知道“双缝干涉”,粒子仿佛能感读取人类念头的幽灵的实验一样。
虽然后来科学家们发现,双缝干涉并非是量子读取了人类的念头,而只是波函数的坍塌。
虽然。
虽然。
可夸克幽禁现象,和巨引源失信却在告诉人类,上帝不需要人类洞悉上帝的内裤。
宇宙就是要锁住自已的核心代码。
人类甭想得到任何一颗自由的夸克。
人类甭想抓住引力的作用机制。
这种直接“锁死科技”的方式,让人类的理论物理学家们感到头疼。
明明已经快要摸到上帝的底裤,但却发现上帝用了不锈钢焊死了底裤被解开的可能。
可就在这种理论物理学家研究全靠“瞎编”的现代物理学,居然出现了一位牛人,愣是凭借出色的数学和物理理论根底,直接统一了四大基础力。
硬生生把上帝的底裤给直接强行扒开,宇宙的所有奥妙一览无余。
学术圈炸开了锅。
全世界也都被这则消息给震惊了。
不少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谣言”。
就像上次韩国实验室声称搞出室温超导材料一样。
学术诈骗在学术圈太普遍了,不需要太多成本,不用付出太多代价,就能拿到关注和项目资金,甚至能撬动股市。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的傻子太多了,根本骗不过来。
纵然时至今日,也依旧有人相信,“冷温度状态下”氘氚也能发生聚变。
甚至有人还拿冷水来做实验。
完全不懂冷和室温只是相对概念,并不是说零下多少度,就能实现聚变,而是五百到一千摄氏度(相对冷温)这个范围内,氘氚聚变的概率。
但事实证明,这就是一起不折不扣的诈骗,可却能让不少科幻作家为此着迷。
学术诈骗和魔法,本身并非一个概念,诡辩者将其混淆。
以至于民众对一些新鲜科技总是持有怀疑态度。
“电磁力、弱力、强力在普朗克长度下,耦合常数在极高能标上仍未收敛的不兼容性。如何解释广义相对论里中的引力与量子场论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