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寝宫内一片混乱,宫女太监们手忙脚乱地端着药碗、热水进进出出,半空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燕如烟匆匆赶到时,皇帝正焦急地站在床前,双眉紧锁,目不转睛地望着榻上昏迷不醒的太后。
\"皇上,太后怎么了?\"燕如烟上前一步,收敛心神,恭敬行礼。
皇帝脸上尽是隐忍的担忧:\"不知怎的,母后突然昏厥过去,御医已看过,说是心绪不宁所致,但朕总觉得蹊跷。\"他看向燕如烟,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你医术精湛,不妨为母后诊治一番。\"
燕如烟上前,轻轻搭上太后的脉搏,读心术随即启动。她惊讶地发现太后并非真的昏迷,意识清醒,只是刻意不愿醒来。这种状态类似于古代描述的\"装昏\",但太后的演技几可乱真,唯有读心术能窥破这层伪装。
\"皇上,太后并无大碍,只是心神疲惫,需静心休养。\"燕如烟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已警铃大作,\"臣女这便开一副安神汤,想必太后喝了便能好转。\"
皇帝点头,却仍忧心忡忡:\"真是奇怪,母后向来身体康健,怎会突然病倒?难道与昨日朝堂之事有关?\"
燕如烟心中一动:\"皇上是指李玄璋之事?\"
\"不错。\"皇帝环顾四周,见左右无人,压低声音道,\"李玄璋临刑前,曾提及紫衣使者与母后......\"说到这里,他顿住了,深深叹了口气,\"罢了,或许只是李玄璋的诡计,想要挑拨君臣关系。\"
燕如烟心中暗思,太后此时\"昏迷\",恐怕正是为了避开这场谈话。她正欲细问,却见太监急匆匆进来,禀报说有外国使臣求见。
皇帝面露诧异:\"外国使臣?是哪国的?\"
\"启禀皇上,是西北的穆国。\"太监恭敬地回答。
皇帝与燕如烟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穆国,一个与王朝接壤的强大邻国,近年来频频在边境挑起事端,如今突然派使臣前来,其用意值得深思。
\"朕这就去接见,你去御药房取药,回来照顾母后。\"皇帝沉声道,随即转身离去。
燕如烟取药归来,替太后煎好药后,却迟迟不见太后苏醒。她故意沉重地叹了口气,轻声道:\"太后若不醒来,这穆国使者带来的消息,恐怕要变成大麻烦了。\"
话音刚落,只见太后的眼皮颤动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穆国?\"太后嘶哑着嗓子问道,\"他们来做什么?\"
燕如烟暗自冷笑,果然,太后的\"昏迷\"不过是一场戏。她恭敬地扶起太后,将药碗递上:\"太后娘娘醒了便好,皇上正担心着呢。穆国使者刚到,皇上去接见了。\"
太后接过药碗,神色复杂地看了燕如烟一眼,似乎猜到自己的伪装被看穿,却也不点破。她慢条斯理地饮下药汤,眼神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燕如烟,你觉得穆国此次来访,意欲何为?\"
\"臣女愚钝,不敢妄测。\"燕如烟垂下眼帘,\"但以穆国近来在边境的动向来看,恐怕来意不善。\"
太后冷笑一声:\"这穆国,向来觊觎我大启领土,如今趁着我国内朝局初定,又要使什么手段?\"她摆了摆手,\"扶我起来,我要去见这穆国使者。\"
琼华殿内,气氛凝重。皇帝高坐龙椅,面色阴沉,而站在殿下的穆国特使却神色傲慢,丝毫不见拜访他国该有的谦恭。
\"我国王听闻贵国新政大行,甚是欣慰。\"特使笑容可掬,语气却带着几分居高临下,\"但近来有传言称,贵国边境将领与我国商贾多有往来,似有不轨之心。我王特命在下前来,望能共同查明此事,免生两国嫌隙。\"
皇帝眉头紧锁:\"穆国特使此言何意?莫非是在暗示我朝内有通敌之人?\"
特使微微一笑:\"皇上明察。确有传言,贵国某些高官与我国暗通款曲,甚至有意献地投诚。我王思虑再三,认为此事若属实,必将打破两国和平,故而派我前来求证。\"
燕如烟站在一旁,冷眼旁观这场明显带有挑衅意味的对话。她悄然运起读心术,窥探特使的真实想法,却被一股奇异的力量所阻。特使似有所感,向她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令燕如烟心头一凛。
此时,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缓步入殿,满殿肃然。她居高临下地审视着穆国特使,淡淡开口:\"大胆穆国,竟敢怀疑我大启朝臣?若无确凿证据,休要妄言。\"
特使不卑不亢:\"太后娘娘息怒。我国只是担忧此事若不及时澄清,恐引发两国战端。\"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位身着斗篷的人匆匆进殿,单膝跪地:\"启禀皇上,臣有要事禀报!\"
燕如烟一眼认出,此人正是朝中名将张清风。
\"爱卿免礼,有何要事?\"皇帝问道。
张清风环顾四周,神色凝重:\"边疆急报,穆国军队在三处关隘集结,似有大军压境之势!\"
此言一出,全殿哗然。皇帝猛地起身,怒视特使:\"好一个穆国!口口声声说要和平解决,背地里却调兵遣将,图谋不轨!\"
特使面色不变:\"皇上误会了。我国军队调动,不过是例行操练。若贵国无可隐瞒之事,又何必如此惊慌?\"
燕如烟站出来,沉声道:\"例行操练为何选在我国边境?且刚好是在贵使来访之时?穆国的居心,昭然若揭!\"
太后挥手示意众人安静:\"特使,你方才所言通敌之事,可有确切证据?\"
特使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此乃贵国某高官与我国的往来书信,字迹真伪,太后娘娘可自行判断。\"
太后接过信件,仔细查看后,脸色微变,随即恢复平静:\"此信虽是我朝笔迹,但并无实证表明是何人所写。穆国若想借此挑起战端,未免太过儿戏。\"
特使不动声色地收回信件:\"太后娘娘明鉴。我国无意挑战,只是提醒贵国,内患未除,还需自省。\"
\"大胆!\"张清风怒喝,\"竟敢在我朝堂上放肆!\"
皇帝抬手阻止了张清风的进一步动作,冷声道:\"特使回去转告你们的国王,我大启自有国法,不劳外人费心。若穆国军队敢越雷池一步,必叫你们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