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业将他们分成两班不停歇的建造船只,他要在最快的速度,要求所有的战舰下水。
崇祯十三年正月一十六,登州码头。
正月时节虽早已立春,但登州码头上依旧寒冷,茫茫的冻雾弥漫在海面,任凭冷厉的寒风如何使劲吹拂,也不能将他们吹散。
冻雾弥漫在海面,弥漫在岸边,蓬莱宛如仙境。
“此番远航,务必要谨慎小心,这是我们第一次远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的探索船,一定要到达大食海,从大食聘用工匠,采购优良的大食马。”
“沿途绘画海图,一定要详细,记载一定要清楚,你们这次远航留下的海图,将会是后面商船自由航行的凭仗……”
岸上,查理对史密夫不厌其烦的叮嘱,史密夫洗耳恭听。
这次远航以史密夫为舰队队长,杨远为副舰长。
这个杨远乃是登莱水师幸存的一个副千户,今年刚过四十岁,性格坚毅,办事沉稳,他是第一批被招募到水师营的人,通过半年的学习早已学会了风帆战舰的操作。
按照计划,舰队到达南洋之后,查理会带领一条船驶过马六甲海峡继续远行,杨远则带领剩下的两条船在南洋完成剩下的任务,最后带领舰队返航。
意味着在返航的时候,将会由杨远独自带领舰队,这也是杨远的第一次独立渡海远航,成功完成了任务之后,也意味着本土第一批海员已经培训合格,以后将会独自带领一支船队定时往返南洋。
在他们航行的过程中,还会继续培养后批次的航海人才,一起总结经验,将登莱镇的航海事业不断推向远方。
这次远航除了少数的西洋夷丁外,绝大多数都是本土的海员,这些夷丁在这过程中也不可或缺,他们承担着技术岗位,在航行时还会向本土海员传授航行知识与经验。
海上航行一去就几个月,大海深不可测,每次航行可谓是前途未卜,为了避免影响士气,码头上暂时不许任何家属前来送别。
所以虽是一次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航行,但码头上却是冷冷清清。
岸上唯有查理、史密夫、杨远、还有三条船上的船长六人。
在烟雾弥漫地岸上,他们正在静静的等待李俊业来为他们送行。
不会儿,岸上就响起了一阵马车上的铜铃声,透过浓雾传了过来。
“来了,来了……”
众人踮起脚,够着脑袋向铃声的方向不停的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