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深夜,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养心殿内,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将朱由检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忽明忽暗。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边疆急报、漕运受阻、贼寇侵扰的消息,让这位年轻的皇帝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他紧攥着一份来自辽东的军报,上面赫然写着:因军报传递迟缓,贻误战机,三千将士白白牺牲。朱批的字迹已经被愤怒的指痕揉得模糊不清。\"难道我大明,真的要困死在这人力物力的局限之中?\"他猛地起身,将《邸报》狠狠摔在地上,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窗外,几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照亮了他疲惫而焦虑的面容。突然,他想起了徐光启曾提及的西洋奇物——\"电\"。据说此物能瞬间传讯,能生光发热,犹如上天的雷霆之力。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或许,这就是拯救大明的关键。】
【次日早朝,奉天殿内庄严肃穆,三十六根蟠龙柱矗立,仿佛在诉说着王朝的威严。群臣身着蟒袍,整齐排列,等待着皇帝的旨意。】朱由检缓步走上龙椅,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神色各异的大臣,沉声道:\"朕问你们,为何军报传递需月余?为何救灾物资迟迟难以抵达?为何沿海防线屡屡被破?\"
【内阁首辅周延儒急忙出列,蟒袍微微颤动,叩首道:\"陛下息怒,皆因路途遥远、天气阻隔,人力难及啊……\"】
【\"够了!\"朱由检猛地拍案,震得案上的玉玺微微晃动,\"朕听闻西洋有'电'之一物,能瞬间传讯,能生光发热。工部,能否为朕将这'电'化为可用之力?\"】
【工部尚书徐光启捧着一叠泛黄的西洋典籍,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既兴奋又忐忑:\"陛下圣明!《远西奇器图说》中确有记载,若能掌握电力,可革新军政民生。但此乃闻所未闻之领域,需攻克电力生成、储存、传输等重重难关,更要寻找合适的导电材料。且……\"他偷瞄了眼礼部官员,声音压低,\"此等违背常理之物,恐遭守旧派非议,被斥为'妖术'。\"】
【\"非议?\"朱由检冷笑一声,\"等贼寇的炮火轰开城门,等百姓饿死街头,那些非议还有何用?即刻成立'积电监',朕拨内帑五百万两!不论道士、僧人、匠人还是商贾,只要能助朕掌握电力,官升三级,赏黄金百两!\"】
【旨意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守旧派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面露惊恐之色。礼部尚书郑以伟更是急得面红耳赤,上前一步,大声疾呼:\"陛下!此举万万不可!电乃上天之怒,非人可掌控。《易经》有云'雷电,噬嗑',如今妄图驭电,必遭天谴!\"】
【朱由检眼神一凛,厉声道:\"郑爱卿,若按你所言,我大明就只能坐以待毙?百姓就该受苦受难?\"】
【郑以伟还要争辩,却被朱由检挥手打断:\"无需多言!此事已定,再有阻拦者,严惩不贷!\"】
【积电监成立后,一座占地广阔的工坊在京城郊外拔地而起。工坊内,气氛紧张而混乱。】铜匠赵大锤将铁锤重重砸在铁砧上,火星四溅,粗着嗓子喊道:\"让铁疙瘩生电?这比让老母猪上树还荒唐!我打了四十年铜器,就没听过这种疯话!\"
【年轻的书生李文远却捧着《几何原本》,眼睛发亮:\"赵师傅,您看这书中说,磁能生电!只要让导线在磁场中运动……\"】
【\"运动?说得轻巧!\"赵大锤啐了一口,\"你这书生懂什么?这铁疙瘩哪有那么容易听话!\"】
【传教士汤若望推了推圆框眼镜,神色凝重:\"理论可行,但实际困难重重。我们需要大量高纯度的铜制作导线,可目前的冶炼技术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如何将电力转化为动力,如何让它稳定传输,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一片质疑声中,首次试验在积电监的空地上展开。简陋的发电机由水车驱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导线连接着一盏用玻璃和钨丝制成的\"灯\"。当机器运转起来,众人屏息凝视。然而,\"灯\"只是闪了几下,便彻底熄灭,现场陷入一片死寂。】
【\"为何会失败?\"朱由检黑着脸拨开人群,龙袍下摆沾满泥污。】
【徐光启扑通跪地,声音颤抖:\"陛下,导线电阻过大,电力损耗严重。而且,发电机的动力不足,无法持续供电。\"】
【\"十日之内,必须改进!\"朱由检一脚踢翻工具箱,零件散落一地,\"再失败,你们都去给朕当人肉导线!\"】
【在皇帝的重压下,工坊内的众人日夜赶工。李文远翻阅了无数典籍,四处走访民间匠人,试图找到解决办法。一日,他在街头偶遇变戏法的艺人。艺人用铜镜反射阳光,照得众人睁不开眼。他突然灵光乍现,一路狂奔回积电监:\"我们可以用银来代替部分铜!银的导电性能更好!\"】
【汤若望却摇头叹息:\"银太过昂贵,难以大量使用。不过……或许可以在关键部位使用。\"】
【与此同时,赵大锤带着徒弟们日夜改良发电机结构。他们用牛皮和橡胶制作绝缘层,用精钢打造齿轮。然而,第二次试验时,虽然\"灯\"亮起且持续发光,但连接\"灯\"的导线突然起火,浓烟滚滚。现场顿时一片混乱,众人手忙脚乱地将火扑灭。】
【消息传回朝堂,守旧派大臣们群情激愤。郑以伟带着数十位官员跪在午门外,高呼:\"陛下!这是上天警示,不可再逆天而行!\"】
【户部尚书也上奏道:\"陛下,积电监已耗费百万两白银,却毫无成效。长此以往,国库空虚,百姓赋税加重,恐生民变啊!\"】
【朱由检却不为所动,反而下旨:\"工部立即研制'电传器',朕要亲眼看到消息瞬间传递!\"】
【面对巨大的压力,积电监的众人没有放弃。他们不断改进,从冶炼技术到导线材质,从发电机结构到绝缘材料,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终于,在经过无数次尝试与失败后,他们改良了发电机,用瓷瓶和沥青制作出绝缘导线,还初步制成了电传器。】
【在第三次试验中,电传器成功将\"平安\"二字从积电监传到了十里外的驿站。当消息传来,工坊内爆发出一阵欢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早朝时,徐光启手持电传器的抄本,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陛下!有了这电传器,军情传递可从月余缩短至瞬间!而且,我们还能用电力驱动机械,抽水、织布、冶铁皆可!\"】
【朱由检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好!即刻在九边重镇、江南水患之地铺设电传线路。着令神机营保护工匠,谁敢阻拦,格杀勿论!\"】
【数月后,电传器在边关投入使用,前线军情瞬息传至京城。明军根据实时情报调整部署,一举击溃了蒙古的突袭。捷报传来,朝堂上一片欢腾,那些曾经反对的大臣们也纷纷闭上了嘴,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在江南,电力驱动的抽水机日夜运转,迅速排干了积水。百姓们看着亮起的电灯,纷纷跪地叩拜,称其为\"神灯\"。一位老妇人拉着李文远的手,老泪纵横:\"多亏了你们,我们家的房子才保住了,孙子也不用挨饿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民间受此启发,各种电力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苏州的机户发明了电力织机,效率提升十倍,丝绸产量大增,远销海外;景德镇的窑工研制出电力制陶轮,烧制出前所未有的精美瓷器,引得万国来朝;商人利用电力开设\"电光茶馆电音戏院\",吸引无数人围观,城市的夜晚变得热闹非凡。】
【曾经坚决反对的郑以伟,站在安装着电传器的礼部衙门,看着瞬间传来的各地奏章,感慨万千:\"老夫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不及这小小'电'字,能让天下如此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