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安顿好了武强他们几个小子后,郑亮和陈亮子二人,看了看时间也差不多了。
于是和武强他们几个打了声招呼后,就顺着海岸线朝北走去。
下午打电话的时候,那个男人给陈亮子他们说的地址是在北环。
这也是陈亮子下午在街上转悠的时候,顺便问出来的。
进了环线后,他们就直接打了一辆出租车,按着那个人给的位置过去了。
虽然这个时候,打车是真的贵不少的,但是在陈亮子他们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现在属于是大钱紧张,小钱不缺的状况。
到了永安茶楼后,陈亮子和郑亮下了车。
郑亮看着远去的出租车,依旧是忍不住目光追着感慨道。
“还是有辆车好啊,去哪儿都方便!”
陈亮子顺着郑亮的目光看了看后,招呼郑亮赶紧上楼。
“行了老郑,别感慨了,不就一辆车吗?以后咱们都会有的,先办正事儿要紧!”
郑亮听完后点了点头,紧跟着陈亮子一起上了茶楼。
港岛这边的茶楼可不是咱们这边,专门就是用来喝茶的地方。
对于港岛这边的茶楼,其实用茶餐厅形容更加确切。
港式茶餐厅设计要展现茶餐厅文化,那就不得不从港式茶餐厅历史说起。
在港岛这边,人们普遍把冰室;认为是茶餐厅的前身。
(所谓的古惑仔之九龙冰室啊这些,就是这个意思。)
冰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港岛的一种小吃店,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红豆冰等饮品,然后再配以三明治、奶油多士等小食,部分更设有面包工场,制造新鲜菠萝包、蛋挞等。
港式茶餐厅与冰室主要不同之处,是冰室呢只卖小食而不卖饭。
但随着时代转变,不卖饭的冰室难以生存,故大部份冰室于80年代至90年代已式微,其余的冰室也参考茶餐厅的运作,售卖更多种类的食品。
说是叫冰室,其实本质上已经是茶餐厅了。
(截至2007年仅存以冰室名义运作的只有三十多间左右,它们多数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开业)。
后来冰室提供的食品种类逐渐增加,又与西菜馆和餐室的模式结合,演变成为茶餐厅,提供传统中国小炒及欧美食物,后来更发展至晚饭小菜,款式可谓多元化。
陈亮子和郑亮二人上了楼之后,自然就有服务生来询问他们的预约自己包房号。
大家也别觉得有些吃惊,本身这个时期的港岛就已经由原先的进出口禁经济贸易为主导,逐步转变成了以服务行业,娱乐行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所以,各种精致的服务已经开始有了雏形。
陈亮子把包房号报给了服务生后,服务生连忙把他们带到了包房内。
只不过,他们进了包房内后,还没有人过来。
很显然,是他们来的有些早了。
郑亮完全不在意,无非就是多等一会儿罢了。
陈亮子呢,心里虽然也明白对方这是什么意思。
还是那句话,完措一措他们的气势而已。
既然已经知道对方的打算,陈亮子他们就更加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