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人所言不错,作为一个皇子,这般肆意妄为,有损皇家威严。”
“不过毕竟是皇家血脉,依本宫看,不如先将其收归大狱。”
顾浔活着的意义,绝对比死了大,留着他便相当于顾邺多了一道天然软肋。
顾邺皱了皱眉头,目光看向陈子铭,问道:
“陈大人,你怎么看?”
陈子铭上前一步道:
“启禀陛下,臣觉的四殿下确实有些过火了,暂且收归大狱磨磨性子,确实是好事。”
“至于三千兵马暂且扣押,主要官员也一并和四殿下收归大狱。”
陈子铭停顿了一下,继续道:
“殿下秉性向来如此,张扬无度,嚣张跋扈,极好面子。”
与其讨论他的事情,倒不如将目光放到他抓回来的几位官员之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县官向来山高皇帝远,最是容易出问题。”
“作为地方父母官,一旦失去了民心,极有可能动摇到朝廷根基。”
其实他很早就想整顿各地县官,只是奈何县官一向是各大门阀士族的基本盘,没有很好的理由,很难动。
县官向来是许多门阀子弟的镀金台,虚假的政绩,强大的靠山。
只需要走一个过场,压根不用在乎百姓死活,便能往上升迁。
甚至有些县官,连县衙都没有到过,政绩便可编订成册,着实可笑。
一个县令只是七品小官,可实打实是关乎百姓温饱的父母官,比之朝中许多三四品官员还重要。
闻言,吏部尚书牧光复也急忙道:
“首辅大人所言极是,朝廷在县官的监察之上,确实有极大漏洞。”
一直没有说话的户部尚书蔡伦也站出来。
“户部每年下拨到地方赈灾银子,最后都要经过县官分发出去。”
“若是在县官身上出了问题,很难反馈到朝廷上来。”
“户部拨出去的银子,有没有用在刀刃上难说。”
陈子铭一言,便将所有人的目光从顾浔身上,转移到了国家大事之上。
听着百官你一言,我一言,就连陈姝都极为认可县官监察一事的推行。
她和顾邺夺权不假,但她也不想让北玄江山因为贪官蛀虫而崩盘。
如今大乱在即,各国都在寻求变法以自强,北玄若是在按兵不动,便只有挨打的份了。
等到例行朝会结束之时,陈子铭主动请缨道:
“陛下,太后,提审几个官员之事,臣想领衔吏部和刑部侦办。”
“此外,四殿下熟知内情,还望特批其代罪之身协助。”
许多人心中暗道,这简直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神之一手。
关键还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毕竟方才陛下和圣后都已经点头,要严查此事,以制定出有效监管地方的国策。
顾邺没有率先开口,而是静静等待陈姝开口。
思考片刻之后,陈姝缓缓开口道:
“可,不过本宫希望能尽快拿出那行之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