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王平愣住了,身旁众多官员也在皆都愣愣的看着王平。
“开国县子,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眼下虽是正值开国期间,可宣帝已经在刻意控制勋爵的数量了,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平还能以十八岁的年龄,被封为开国县子,世袭罔替。
简在帝心,多么伟大的殊荣啊,要知道朝堂上不少大官,可都没有封爵,一个少年郎被封为县子,实在是令人羡慕。
回想方才太子所念的诏书,众人这才惊觉,原来王平已经不声不响的有了如此多的功劳。
就单单这令国子监祭酒孔达,老泪纵横的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也远不是一个县子的爵位就能替代的,想到这众人又有些平复了心情,
只是心里不禁暗暗揣度,王平如此年轻便连中六元,功劳颇大,方才陛下特意让太子念诏书,怕不是陛下想为太子打造班底,以备未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平的前途,岂不是会势不可挡了。
观礼台那边,官眷贵妇耳濡目染之下,立马也想通了这个关节,看了眼长平王妃,犹豫了片刻,咬了咬牙,就带着自家女儿朝着王家走了过去。
长平王府确实尊贵无比,深的陛下看中,可王平说到底也是文官,又是一位前途璀璨的文官,未来的成就定不会小,如今景凝郡主又暂代右吾卫大军,这在长安城中乃是不争的事实。
这样一来,哪怕景凝郡主与王平关系再密切,也终究不能在一起,一方是军方大佬,一方是文臣新星,文武结合可是所有皇帝都不能接受的。
只是瞬间,观礼台上又动了起来,公孙皇后微微蹙眉,沈氏看着韩清瑶,眼里涌起一抹担忧。
……
鳌头上。
王平还傻愣愣的跪着,就听身旁牛达压低着声音喝道:
“小子,还不赶快谢恩。”
王平猛然惊觉,连忙跪伏在鳌头上,开口道:
“王平谢陛下隆恩!”
宣帝笑着点了点头,可还不等王平起身,太子便再度笑着开口道:
“状元郎莫急,这里还有一道旨意。”
王平心里一惊,再度跪下,其余众臣也跟着跪下,就听韩承乾开口念了起来,而这份旨意的内容,却让文官们怔住,武将们则是满脸疑惑。
只有文武两派的大佬面不改色,显然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
而诏书中便是封王平为太子卫率副率,领东宫临卫,以示恩荣。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又在王平身上加封了一个武将官职,一时间,众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起来。
观礼台那边的官眷们,也皆都愣住,不知是该去还是不该去了,左右思忖良久,才依依不舍的暗暗压下心底念头,只等回家以后再行商议。
太极殿前。
封赏已过,众新科进士面色红润,握着手中的《史记》望着高阶上的王平,眼里满是崇拜和敬佩。
科举一道连中六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于国于民一道,守城池,护百姓,拓文脉,助百姓。
或许其他人可能不会了解,但跟王平在身处于同届的他们,饶是有了进士的身份,看着王平的背影,却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不参加科举见王平,如井底之蛙抬头望月,参加科举见王平,如一粒蜉蝣望青天啊。
传胪结束按例有一项固定活动——拜黄甲。
所谓黄甲,即记录进士姓名的黄榜。拜黄甲这一仪式,意味着同年进士们相互结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