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以及华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华国电影市场也迎来了重新繁荣的契机——史称为“九五转机”。
这一年,华影公司以票房分账的方式引进了十部“进口大片”。其中就包括《亡命天涯》、《红番区》和《碟中谍》等。
这些境外的商业片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产电影的发展。当年,就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商业化意识的国产电影。如叶大鹰执导的《红樱桃》,张艺谋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同年,广电部又发布了《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这一规定打破了,原来16家电影制片厂对电影市场的垄断。同时,也向社会适当的放开了电影的出品署名权。
接下来几年,广电部又连续发布了足以影响整个电影行业的几项管理办法。1996年,电影局发布《关于国产故事片、合拍片主创人员构成的规定》。
该规定指出:境内制片单位拍摄的国产故事片,除了规定导演必须是境内居民,其他主创人员也应是境内的居民。
至于合拍片,除了规定主创人员里导演、编剧和摄影师以我国境内的居民为主外,另外担任主要角色的我境内居民的人数一般应不少于50%。
虽然这个规定,对于合拍片里人员的组成要求比较严格。但还是给合拍片适当的开了一点绿灯。也就是去年,广电部电影局又发布《关于试行<故事影片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
这个通知也预示着,华国电影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通知里宣布: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这一通知打破了制片厂的摄制垄断,为社会资本参与进电影制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正因为有了这个政策的便利,天娱才能有机会投资《甲方乙方》电影的拍摄。
虽然现在不合理的分账制度,让天娱公司在这部电影上没有赚到多少钱。但天娱公司的知名度,也因这部电影而在影视圈子里彻底打响了。很多手头窘迫的出品方,也都向天娱发出了投资的请求。
只不过这些寻求投资的电影,几乎就是三流剧本加三流导演的组合。这也从侧面说明,目前国内的投资商也不都是眼瞎。自然这些粗制滥造的玩意,肯定也入不了周大卫的法眼。
连他这关都没法过,自然不可能会推荐到李舜的面前。不过随着不断和那些出品方的沟通,周大卫也开始对开办电影公司有了浓厚的兴趣。
华国的电影产业,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虽然,目前沿用的很多政策还是极不合理。但春江水暖鸭先知,电影行业的悄悄回暖已经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周大卫更是从去年投资的那部《甲方乙方》里,看到国内电影行业存在的巨大商机。因此他对于李舜投资电影行业的建议,肯定是持百分百的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