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懋将发问权抛给张鹤龄。
本身张鹤龄统辖京营,就算沈溪是兵部尚书,二者间沟通的机会也不多,但在沈溪调拨地方人马到京城后,沈溪跟张鹤龄间已经有了利益上的冲突。
但朝廷调拨多少银两是固定的,且款项不走兵部,显然张鹤龄不会那么大公无私将他应得的部分交给沈溪支配。沈溪调拨京师的地方卫戍兵马,需要自己想办法养活。
沈溪道:“寿宁侯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张鹤龄没有客气,盯着沈溪的眼睛道:“地方调拨卫戍京师的兵马,如今已过万,其驻扎城外,近来不时与京营将士发生冲突,这件事沈尚书管还是不管?”一上来就声讨,好像是专门来跟沈溪算账的一般。
沈溪神色镇定自若:“地方上如果有少许冲突,本官怕是干涉不得……寿宁侯是否应该督促手底下的将官,少去招惹麻烦呢?”
张懋和张鹤龄都想不到,沈溪居然会用强硬的姿态跟张鹤龄叫板。
照理说沈溪作为兵部尚书,应该对领兵的勋贵客气一点,但现实却并非如此。饶是张鹤龄平时喜欢故作姿态,不跟人正面冲突,但听到沈溪这番话,还是忍不住心头火起:“沈尚书的意气的意气地破口大骂,“咱家去宣府,本就是为帮扶王守仁,王守仁身为主帅,咱家动他不得,带一群人在身边指手画脚有什么用?”
孙聪提议:“公公不如去见王华王学士,跟王学士再熟络些,如此一来,王守仁这一行必然不敢为难公公,或许会以公公马首是瞻……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刘瑾思虑半晌,最后点头:“看来只能如此了。”
见刘瑾态度终于缓和下来,在场几人总算松了口气。
焦芳道:“不知公公在司礼监,可有安排人代陛下朱批?”
说完刘瑾去宣府之事,焦芳等人最关心的莫过于朝中谁来代替刘瑾主持政务,这个人关乎到未来一段时间朝局发展,极为重要。
刘宇和刘机都望向刘瑾,想知道刘瑾会做出如何安排。
刘瑾道:“咱家不相信旁人,尤其是秉笔太监戴义,此人跟张苑走得很近,而张苑又是国舅和太后的人,咱家虽动他不得,但也不能将权力拱手相让。咱家离开京城后,名义上奏本由内阁和司礼监共同商拟,焦大学士,平时有奏本,你跟咱家妹夫合议后做出票拟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