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离开榆林卫城时,京城内刘瑾正在针对他回朝一事进行谋划。
“……姓沈的领兵有本事,但他蛊惑君心更有一套,陛下现在对他信奉至极,那么多朝臣中,提及最多之人就是这小子。”
尽管刘瑾尝试过阻挠沈溪回朝,但在皇帝的高压下不得不改弦易辙,这让他非常生气。
孙聪并不知道宫中发生的事情,好奇问道:“刘公公为何不阻止陛下的任命,白白迎来一个强敌?”
刘瑾冷笑道:“你当咱家没反对过?但反对有用吗?陛下早前便点名让姓沈的回来担任兵部尚书,姓刘的出任兵部尚书还是咱家举荐的,现在他升迁吏部尚书,也算对得起他敬献的银子。”
“现在姓沈的回来,一定要让姓刘的帮咱家将姓沈的斗下去,方不枉咱家对他的信任和提拔……”
孙聪满脸都是担忧之色:“公公,这件事怕是没那么简单,您也说过了,陛下对沈大人宠信有加,就算您在陛下面前污蔑陷害,陛下也未必肯采纳,公公要将沈大人扳倒,何其艰难?”
刘瑾斜眼打量孙聪:“咱家看重你,才对你一再提携,你可别不识好歹……你对姓沈的有文人间的敬重,无可厚非,但你现在帮咱家做事,事情若容易办也不会找你帮忙出谋划策了。”
或许是感受到刘瑾对自己的怀疑,孙聪赶紧行礼,表现出一副恭谨的模样,让刘瑾知道自己懂得如何站队。
刘瑾站在书房中央,闭目沉,以至于张文冕只能结交监生。
而且张文冕一直都是白吃白喝,近来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孙聪为人谦和,才被张文冕蹭了几顿饭,本没当回事,没想到现在张文冕居然主动上门求见。
仆人见孙聪有些迟疑,问道:“老爷,您见还是不见?”
孙聪细细一想,自己虽然攀附上刘瑾,但在朝没太高地位,去见一下张文冕没什么,最多言语不和将人轰走便可,对付正人君子或许困难,对付小人就没那么复杂了。
孙聪没回答仆人的话,摆摆手直接下了马车,往自家门前走去,只见一名三十多岁的儒衫男子举着手朝门里大喊:“孙郎中,旧友来访,请出来一见……”
孙聪心想:“没见过如此无赖之人,上门来就好像跟我有过命交情一样。”
孙聪走过去道:“炎光为何要来我府上?可是生计无着落?”
虽然孙聪是那种好说话之人,但现在他为刘瑾做事,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被人当软柿子捏,态度转而变得强硬,连话都说得特别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