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杨伟吸收完了洗髓丹的药效,他的生活变得规律而充实。每天除了练功和参悟道教经典,实在无聊他就在门口的河边钓鱼,享受着与大自然亲近的宁静。
这一天,杨伟正在朗诵《太上感应篇》: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杨伟突然停下,感叹道:“卧槽,这一千三百善,这比九九八十一难可难得多啊。”他放下手中的经书,看着远方的天空,思绪万千。
“还挺用功啊。”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从远处响起,打破了宁静。杨伟听着声音看过去,远处天边一道曼妙的身影转瞬间就来到了眼前。
杨伟定睛一看,眼前的女子飘然若仙,正是青云宗的圣女魏雪琪。他心中一喜,站起身来迎接。
“圣女大人,您怎么来了?”杨伟有些惊喜地问道。
圣女微笑着回答:“勤能补拙,每日参悟道法,是我辈修仙人必不可少的阶段。”她看着杨伟的茅屋,“这里虽然简陋,但也是个静心修行的好地方。”
杨伟挠了挠头:“就是每天待在这个茅草屋,实在是太无趣了。”
圣女闻言轻轻地笑了:“修仙数万年,本就是一个孤独寂寞的旅程,你这才刚开始。别着急。”她顿了顿,“我这次来是给你送几样东西。”
随着她的话语,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出现在杨伟的面前。圣女解释道:“这个水晶球是用来学习我门功法的。门派长老也会不定期通过水晶球传授经典教义。”
随后又有一本书一样的薄片出现在杨伟面前:“这是本门的功法大全,你可以在这里随意翻看。大道就在脚下,安心修行便是。”她嘱咐道,“我会不定期来看你的。”
圣女说完后腾空而起,衣袂飘飘似敦煌仙女一般。她轻轻一跃便消失在天际。杨伟抬头看着圣女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杨伟开始细致地观察他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天地。背后是巍峨的青山,仿佛一座坚固的屏障,为他遮挡了世间的纷争。门前,一条清澈的小溪悠然流过,波光粼粼,带来轻柔的水声和清新的气息。除此之外,还有几块肥沃的空地,似乎正等待着他的开垦。
杨伟意识到,未来的一段时间,这里将是他的家,他的修炼之所。他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期待,同时也有一丝丝的不安,但他知道,这是他踏上修仙之路的必经之地。
他打开了仙子留下的包裹,里面是一些稻谷和几种不同的药种子。他小心翼翼地拿出种子,仿佛捧着自己的未来。然后,他拿起鹤嘴锄,走到门前的空地上,开始了辛勤的劳作。
他用力地挖出一个个整齐的田坑,然后按照不同的种类将种子仔细地撒了进去。接着,他从溪边打来清水,轻轻地浇灌在田地上。然而,由于缺乏经验,他的手微微一抖,水浇得稍多了些。
杨伟看着自己的“杰作”,有些哭笑不得:“哎呀,手抖了,水浇多了,希望它们不会被淹死。”他尴尬地笑了笑,摇了摇头:“算了,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没经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