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楚云舒跟着萧济来到了村里的菜市。
别看这个菜市不大,但东西却是样样俱全。
在菜市场里摆摊卖菜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抱着小孩的妇女,她们家里的男人大多数都是去做苦力来养家糊口了。
红薯是常见的粮食,在菜市里并不难找。
货比三家,有个妇人卖的红薯个头大,能晒出来的粉也多。况且她还跟楚云舒承诺,说等她男人回家了,可以把楚云舒在这买下的红薯都送到萧家去。
这就方便多了。
楚云舒立马就答应购买她家的红薯。
妇人承诺会负责把一部分红薯送到萧家,因此楚云舒又挑选了一些红薯和萧济一起把它们送到了楚家。
楚云舒和萧济齐心协力,一步步的教会娘家制作红薯粉条的步骤。
楚云舒她娘安氏在锅里成功做出一碗红薯粉条,看着这晶莹剔透的粉条,兴高采烈地说:“云舒啊,这个红薯粉条,娘学会了!”
“娘,您真厉害。”楚云舒毫不吝啬地竖起大拇指,夸奖安氏。
安氏学会后,再把制作的心得和技巧教给楚云舒的大哥楚林凡和二姐楚云轻,把他们两人也教会了。
接下来的两天,楚云舒都帮着娘家筹备开小吃摊。
楚云舒她爹娘负责去采购煮粉条需要的食材,肉、蛋、青菜等。
楚云舒的大哥和萧济负责去买一些支起帐篷的木棍,还有桌椅和板凳。
楚云舒和二姐楚云舒去镇上买了不少碗筷回来,又把家里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萧济写字好,楚云舒找来一个木板作牌子,让萧济写上一些醒目的标语,好用来挂在门口吸引食客。
她再让萧济写了几个小册子,作为菜单。
两日后的清晨,楚林凡把牌子挂在门口,“楚氏小吃摊”就这样开业了。
楚云舒爹娘买的这套新房子,处在交通发达的岔路口。临近周边几个村的人只要是想去镇上,或是去其他村里走亲戚,大概率都会路过这里,人流量是很大的。
牛车从镇上拉了几个卖完菜的菜农回村,有个识字的中年女人,远远看到了挂出来的牌子,她念道:“煮粉条,炒粉条,四个铜板一碗。再送一个鸡蛋,仅限今日。”
念完之后,旁边跟她一起去镇上卖菜的菜农都有些震惊。
三个女人下车之后,走到了小吃摊的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面看。
楚云舒走出来招呼道:“几位大婶,你们要吃粉条吗?我们这是新开的小吃摊,在做活动,现在进来吃粉条还送一个鸡蛋呢。”
吃粉送鸡蛋是现代人惯用的营销手段,开业总要做一些活动才能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眼球。
鸡蛋是婆母黄氏养的鸡所下的蛋,只够做一天活动的,楚云舒拿走之前还偷偷给了黄氏塞了一两银子。
等黄氏发现的时候,已经无法推辞了,在楚云舒的百般劝说下终于还是收下了。
挎着菜篮子的一个中年女人问道:“姑娘,你这大米粉条真是四个铜板一碗?”
无论在哪里吃大米粉条,都是八个铜板一碗,她们这样的菜农根本消费不起。
楚云舒礼貌的解释:“婶,我们卖的不是大米粉条,是红薯粉条。您放心,它的口感不输大米粉条的。”
“红薯粉条?没听说过。倒是个稀奇的东西,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啊……”中年女人第一次听说有这道美食,心里半信半疑。
她旁边的一个妇女则是直爽地从荷包里掏出四个铜板放在桌上,“管它什么红薯粉条大米粉条的,我天天在家吃糙米,喝白粥,都要腻味了。现在这红薯粉条四个铜板一碗,还送个鸡蛋,鸡蛋都值一个铜板了,你还要求什么呀。不管了,我来试吃一碗!”